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大雁矿区四矿1.2Mta的新井设计

论文编号:CKZS025论文字数:25608, 附CAD图

大雁矿区四矿1.2Mta的新井设计

摘 要

本设计新井为大雁矿区四矿1.2Mt/a的新井设计,共有4层设计可采煤层,平均总厚度为8m。设计井田的可采储量为95.76Mt,服务年限为57a。划分二个水平开采。井田平均走向长3.26km,平均倾斜长5.0km,煤层平均倾角6.7°,属于缓倾斜煤层。

本设计矿井采用双立井的开拓方式,集中大巷布置方式。共划分8个带区,其中首带区为二个,达产工作面一个。本设计带区为东一带区,大巷装车式下部车场,综合机械化采煤。年工作日为330d,采用“四、六”式工作制,工作面长为200m,每刀进度为0.8m,每日割九刀。

提升设备为主井采用箕斗提升,副井采用罐笼提升。

由于井田倾斜长度较大,且为缓倾斜煤层,以及煤层地质条件等因素影响,决定本井田内全部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开采。

由于本人知识有限,缺乏一定的现场经验。因此,本设计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请各位专家老师不吝指正。

关键词 可采储量 采煤工艺 倾斜开采 联合开采 联合开拓

Abstract

The task of this design is to construct a 1.2million tons new shaft ....

Key words Recoverable reserves The technology of coal mining Adoption slant Unites to mine Unites to expand

目录

摘 要I

AbstractII

第1章 井田概况及矿井地质特征1

1.1 井田概况1

1.1.1 交通位置1

1.1.2 地形与河流1

1.1.3 气象1

1.2 地质特征2

1.2.1 矿区范围内的地层情况2

1.2.2 井田范围内和附近的主要地质构造4

1.2.3 煤层赋存状况及可采煤层特征4

1.2.4 岩石性质及厚度特征5

1.2.5 井田内的水文地质情况6

1.2.6 沼气及煤尘及煤的自燃性7

1.2.7 煤质及牌号及用途8

第 2 章 井田境界及储量9

2.1 井田境界9

2.1.1 井田周边情况9

2.1.2 井田境界确定的依据9

2.1.3 井田未来发展情况9

2.2 井田储量9

2.2.1 井田储量的计算9

2.2.2 保安煤柱10

2.2.3 储量计算的评价11

2.3 矿井工作制度 生产能力 服务年限11

第 3 章 井田开拓12

3.1 概 述12

3.1.1 井田内外及附近生产矿井开拓方式概述12

3.1.2 影响本设计矿井开拓方式的因素及具体情况12

3.2 矿井开拓方案的选择12

3.2.1 井硐形式和井口位置12

3.2.2 开采水平数目和标高14

3.2.3 开拓巷道的布置15

3.3 选定开拓方案的系统描述16

3.3.1 井硐形式和数目16

3.3.2 井硐位置及坐标16

3.3.3 水平数目及标高17

3.3.4 石门及大巷数目及布置17

3.3.5 井底车场的形式选择17

3.3.6 煤层群的联系17

3.3.7 带区划分19

3.4 井硐布置和施工19

3.4.1 井硐穿过的岩层性质及井硐支护19

3.4.2 井筒布置及装备21

3.4.3 井硐延伸的初步意见21

3.5 井底车场及硐室23

3.5.1 井底车场形式的确定及论证23

3.5.2 井底车场的布置24

3.5.3 井底车场通过能力计算25

3.5.4 井底车场主要硐室26

3.6 开采顺序29

3.6.1 沿井田走向的开采顺序29

3.6.2 沿井田倾向的开采顺序29

3.6.3 带区接续计划29

3.6.4 三量控制情况30

第 4 章 带区巷道布置及带区生产系统33

4.1 带区概述33

4.1.1 设计带区的位置及带区煤柱33

4.1.2 带区地质及煤层情况33

4.1.3 带区生产能力储量及服务年限33

4.2 带区巷道布置34

4.2.1 区段划分34

4.2.2 带区斜巷布置34

4.2.3 带区车场布置35

4.2.4 带区煤仓形式容量及支护37

4.2.5 带区硐室简介38

4.2.6 带区工作面接续39

4.3 带区准备40

4.3.1 带区巷道准备顺序40

4.3.2 主要巷道断面示意图及支护方式40

第 5 章 采煤方法41

5.1 采煤方法的选择41

5.1.1 采煤方法的选择41

5.2 回采工艺41

5.2.1 回采工作面的工艺过程及使用的机械设备41

5.2.2 选择采煤工作面循环方式和劳动组织形式43

第 6 章 井下运输和矿井提升45

6.1 矿井井下运输45

6.1.1 运输方式和运输系统的确定45

6.1.2 矿车的选型及数量45

6.1.3 带区运输设备的选择50

6.2 矿井提升系统51

6.2.1 矿井提升设备的选择与计算51

第 7 章 矿井通风系统的确定53

7.1 矿井通风系统的确定53

7.1.1 概述53

7.1.2 通风系统确定的因素53

7.2 风量计算与风量分配53

7.2.1 风量计算53

7.2.2 风量分配57

7.2.3 风速计算57

7.2.4 风量的调节方法和措施59

7.3 矿井通风阻力的计算59

7.3.1 确定全矿井最大通风阻力和最小通阻力59

7.3.2 矿井等积孔的计算60

7.4 通风设备的选择61

7.4.1 主扇的选择计算61

7.4.2 电动机的选择62

7.4.3 反风措施62

7.5 矿井安全技术措施62

第 8 章 矿井排水64

8.1 概述64

8.1.1 矿井水来源及涌水量64

8.2 矿井主要排水设备64

8.2.1 排水方式和排水系统简介64

8.2.2 主排水设备及管路选择计算65

第 9 章 技术经济指标69

致 谢 辞72

参考文献73

附录174

附录278

大雁矿区四矿1.2Mta的新井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