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2000字教学论文格式模板

论文的指导是对当前专业的研究的一种指导方式,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2000字论文格式模板,一起来看一下吧。

论文1:浅议参与式教学法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在分析当前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学生特点和社会需求,认为参与式教学法适合在微观经济学中运用,并进一步深刻探讨了参与式教学法在微观经济学中应用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参与式教学法

一、前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创新的事业必须由创新的人才来干,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因此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2015年5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文件对高等学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出了多项要求,其中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是其主要任务和措施之一,文件要求各高校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其中参与式教学方法受到高度重视。“参与式”教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这种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分子,加强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习者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20世纪80年代参与式教学法风行欧美,90年代引入我国。目前,我国学术界对参与式教学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同时也在众多课程中进行了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相比国外,我国参与式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相对较少,正因为如此,本文通过教学中的实践,探讨参与式教学法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二、当前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西方经济学是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单个经济主体行为的课程,其理论体系的建立以西方市场经济运行为研究基础,并建立数学模型加以分析,因此对于中国学生而言,该课程的教学面临“本土化”问题。从教学具体内容来看,微观经济学具有内容多、理论抽象、要求一定的数学知识、图形分析多且复杂的特点。另据各校开课情况来看,微观经济学是相关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经济学类课程,且一般是在大一第二学期开设此课程(个别专业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以往的教学中,微观经济学的教学基本上采取的是课堂理论教学模式,学生沦为教学的旁观者。由于课程知识难度较高、教学方法单一枯燥,一学期下来,学生们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在考前突击学习,强行记忆,实则对很多知识一知半解,更谈不上利用所学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进行理解、分析并指导自己的经济生活,这与我们建设应用型本科学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要求相去甚远。从2000年到2016年,从一名经济学学生到一名经济学教师,我在多种场合亲身参与了经济学的学与教,深感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具体来看,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主要采用板书的方式,而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不断渗透和运用,绝大多数教师也都开始转向使用多媒体教学。表面上看,多媒体手段的引入使得经济学课堂教学手段多样化,但实际上,在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只是将本该由教师板书的内容搬迁到多媒体课件上,没有真正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特点,使得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仍然很单一。

(二)单纯的理论灌输枯燥乏味,学生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

由于微观经济学课程内容多,按照多数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往往课时不够。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很多老师都是将仅有的课堂时间留给了理论讲解。一般情况是:老师从一堂课开始讲理论,全程学生抬头听、记笔记,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坐得腰酸背痛。枯燥的理论讲解、较难的理论知识使得学生学习的兴趣荡然无存。在第二堂课开始叫学生起来复习上堂课内容,部分学生一问三不知,学习效果非常不好。

(三)经济理论本土化程度不高,理论缺乏相应的中国案例分析

微观经济学本身是西方经济学学者的研究成果,其主要内容是由新古典综合派发展而来的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那些理论。其理论是对西方国家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释与分析。而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但是我国国情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市场发展程度、经济结构还是文化背景都不一样,这就为我们的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提出了“理论本土化”问题。但这实际上也是我国西方经济学教学和教材编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目前各高校采用的初级经济学教材主要有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和尼可拉斯格里高利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翻开这两本书,你会发现高鸿业的教材是纯粹的理论讲解,很少涉及到案例分析,而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从讲解到习题充斥着各种案例,并且是紧紧的与实际相结合,当然这种案例主要以分析美国市场为主。这并非个别现象。这种鲜明的对比说明我们国内在引入西方经济学理论时还仅仅只是走了第一步,进一步的理论“本土化”、理论联系实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老师缺乏实践经验,没有形成良好的实践型教学团队

微观经济学教师本身缺乏实践经验也是目前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一大问题。一方面,高校担任教微观经济学课程的老师,基本上都是从高校毕业之后直接走进高校,缺乏对经济学知识的实践锻炼,基本上没有尝试过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难以胜任相关的实践指导工作,更谈不上科学合理地培养应用型人才了。另一方面,高校教师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的专门训练,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到相关高校进行实践培训的也屈指可数,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对于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至于说组建实践型教学团队更是少之又少。

(五)考核方式单一,效果欠佳长期以来,微观经济学的考核

方式都比较单一,主要是在学期末采用闭卷考试,题型上也主要以单选、多选、概念解释、简答、计算、论述等为主,案例分析、实际问题解决类的题目比较少见。传统考题主要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而无法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考察。另外,就本人的实践来看,由于大一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仅仅是进行理论学习,缺乏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因此,即使是在考核方式上注重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学生也往往出现思维混乱、毫无头绪无话可说的现象。因此,传统的单一考核方式对于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缺乏要求,这反过来促使教师在前期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中对于这方面能力的训练与培养重视不够,这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要求,没有达到应用型本科教学的预期效果。

三、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目前,怀化学院共有13个专业开设有西方经济学微观课程(其中有8个专业微观经济学部分单独开设一学期,课时在51-68之间,5个专业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部分同在一学期开设,绝大部分专业都将其作为专业能力必修课),共有近10名教师承担了此课程,作为一名经济学专业教师,我也承担了两个班的微观经济学教学工作。学生时代的求学经历与从教近十年的教学感悟,促使我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中不断尝试,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及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导向,以各种形式的项目为载体,以参与式教学方法为理论支撑开展教学。通过一学期的探索,对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一)以目的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发挥课程内容的实用价值

综观以往的教学,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一味灌输理论知识,对知识的运用甚少,更别说设计项目让学生参与。究其原因很多,比如课时不足、内容庞杂、理论有难度等等。但这样的课程一学期下来,学生收获有限,即使理论知识背的滚瓜烂熟,但一遇到实际问题就无从下手,所有的理论指导实践都成为空话。要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教师在一开始谋划课程教学时就应明确本知识点学习后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并根据目的要求设计好项目,以项目为载体激励学生参与其中,表1中是本人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设计的部分项目。目前在国家大力倡导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各高校掀起热潮,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二本院校,完全可将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实现理论知识的真正落地。

(二)采用其他辅助教学手段,实现课内课外的有机结合

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改革中,一直存在一个难题,那就是课时不足问题。以往光讲理论,授课教师已感时间紧迫,在引入参与式教学法后,学生参与项目就更需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很多教师面临的难题。在笔者看来,随着我国多种信息化交流工具的普及、多种课堂形式的研究深入,这个问题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比如,我们可以利用QQ、微信、蓝墨云班课等工具实现项目资料的发布与讨论及各知识点的考核,还可以利用当前各高校大力建设的MOOC来实现理论知识的堂外讲解、分析。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方面解放了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于项目的设置、组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改变以往上完课就不碰书的坏习惯。

(三)项目形式应不拘一格,多种形式交互采用

参与式教学法的核心就是让学生参与进来,亲历知识的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庞杂,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设置项目的时候要立足以下几点,一是要更利于学生理解复杂的理论知识,二是要加强学生对理论与实践之间联系的理解,三是要根据知识点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项目形式。比如,在讲解微观和宏观的区别时,可以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模拟KTV的火灾现场,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顺利逃生,为什么火灾往往导致大量伤亡。学生通过奔跑、推挤亲身感受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差异,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在未来的工作、创业中如何利用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差异来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再比如,在讲解边际概念时,可以选取十多名学生完成“排排站”的课堂游戏,在游戏中学习知识点。在每一个项目结束之际,教师都应进行知识延伸,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总之,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中,应该根据知识点的特征,采用诸如情景模拟、课堂游戏、案例分析、市场调研、分组实验等形式来实现学生的参与。

(四)转变教师角色,从传授师转变为引导师、催化师

微观经济学内容复杂,有些还抽象,此时单纯的采用课堂讲授往往效果不好,学生不理解,容易忘记,不会应用。而一直以来我们的老师都已经习惯了满堂灌的教学,以知识的传播者自居。但面对90后,甚至是95后这批思维更为活跃的年轻学生,很明显单纯的课堂讲授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我们的老师应进行角色的转变,从单一的知识传授师转变为引导师、催化师。教师在事先设计好项目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进入课程角色,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学生参与项目的过程中,教师应适时的“煽风点火”,起到催化师的作用。比如在消费者效用理论中,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讨论“赶时髦的心理”。这个话题所涉及的问题同学们或多或少都存在,首先教师就可以给出一组商品让同学们选择,并提问他们选择的理由是什么,从而引出今天讨论的课题“赶时髦”——对消费者效用的分析。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对同学的发言适时的提出质疑,引发同学之间的辩论。最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今天所讨论课题与“消费者效用”这个理论有什么关联,在实际生活中可否利用这个理论为自己的生活、工作服务。在整个课堂的讨论过程中,教师始终只是有节制的参与,起到引导师和催化师的作用。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中,很多理论知识都可以以学生为思考主体来进行教学。

(五)改革考核方式,注重教与学的过程考核

微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理论基础课程,很多高校都将其考核成绩的评定进行三七开,即30%的平时成绩,70%的期末考试成绩。这直接导致同学们不注重平时课程学习效果,到期末临时抱佛脚,突击学习,只求学习成绩过关。这种只注重结果的考核方法直接导致的就是学生考完就忘,知识不牢固,更不用说运用。因此,在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中要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注重过程考核,将结果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对过程的考核可以从多方入手,一是通过学生提交的学习材料考核其课程预习情况;二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观察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质量高低等;三是采用小考方式摸底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考核的方式也可以多样,比如通过考试、提交论文、综合项目PPT演示等来实现。注重过程的考核方式更能将学生的精力集中到学习中来。在面对“95后”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成为社会风潮的当今,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也应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改革教学方法。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不应是高高在上的艰深理论,而应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既支持实践活动,又能从实践活动吸取营养,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张群,魏远竹.“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分析—兼谈参与式教学法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10):59-61.

[2]刘爱雄;颜蔚兰.参与式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08):71-72.

[3]刘旺霞,夏力.西方经济学教学方式方法及改革研究新进展[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01):102-106.

[4]钱耀军,李娴.谈应用型本科院校微观经济学教学方法的改革[J].当代经济,2015(19):136-128.

[5]李进霞.微观经济学教学方法的改进[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165-167.

论文2:微观经济学讨论式教学效果解析

[摘要]《微观经济学》作为高校经济和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由于微观经济学内容的抽象性和本国国情基础的不同,管理学院物流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理解和掌握上存在着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微观经济学》案例讨论式教学方式的实施步骤和教学效果进行探析,提出了要根据所授的知识和教学经验选择案例、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在成绩的评定方式和考试内容上应进行改革等建议,以期能提高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效果;对策

1引言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和管理专业的必修课,本校以高鸿业第六版《微观经济学》教材作为授课教材,书中有较多以数学公式和曲线图形,比较抽象难懂,这一现象决定了传统的“填鸭式”授课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效果不好,会使学生在听课的时候枯燥乏味,注意力不集中。为了提高《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效果,教师不断探索教学方法,试图用案例讨论式教学让复杂的内容通过在案例中的应用得以生动呈现,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而且也调动了学生学习微观经济学的积极性。案例讨论式教学简单地说就是利用教师筛选过的、符合章节的典型案例进行讨论教学。具体来说案例讨论式教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学生借助典型案例的讨论理解微观经济学知识,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主动思考能力;其次,运用所学微观经济学定理和规律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培养物流专业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通过分组对案例进行讨论增加了同学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的协作能力。但是,微观经济学案例讨论式在教学过程中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案例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效果

2.1案例讨论式教学具体实施步骤

第一,教师确定讨论案例:寻找知识点案例,例如消费者选择行为分析,结合“受欢迎的自助餐”的现象和“互联网对消费者影响及其给消费者选择带来哪些好处?”的热点和前沿问题,与学生讨论上述案例对消费者和生产者有哪些影响。第二,确定讨论形式。首先进行课堂讨论时,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5~6人进行分组讨论,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讨论问题打印在A4纸张上在上课的时候分发给每组,在纸上组长和组员姓名,作为平时成绩考核用。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在学生中间来回走动,启发诱导学生运用理论进行思考,简单解答学生问的问题,但是不要细讲,让其自己讨论。第三,小组展开讨论。首先每组讨论在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知识点的基础上对讨论的案例题目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其次根据需要(笔者讲授班级人数均在100人以上),抽取3~6组组长或组员进行汇报发言,每组进行讨论的时间为10~15分钟,回答时间大约4分钟,在此期间其他组可以与之互动。第四,老师根据学生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和点评:小组分组讨论结束后,笔者对学生的整体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对同学们新颖的观点给予鼓励和表扬,同时对错误的观点予以引导,还要对学生的疑问做解答,最后以每组作业的形式上交作为平时成绩的考核标准。

2.2案例讨论式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

学生在学习微观经济学的过程中要学会利用其原理分析和解释社会现象和现实经济问题。目前教师授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不仅不符合现代教学理念,而且不能体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采用案例讨论式教学模式一方面打破了现在课堂师生互动较少的被动局面,这种方法可以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讨论中并且积极发言;另一方面,通过案例讨论式教学方法,教师还能够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并且激发学生对将要学习知识的兴趣。

3提高《微观经济学》案例讨论式教学效果的对策

3.1根据所授的知识和教学经验选择案例

案例的选择不仅要具备问题性,而且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以期能激起学生讨论问题的热情和兴趣,并让学生在看到问题后,能够主动的思考,根据教师的教学内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在讲授微观经济学的课堂中选用的案例要贴近现实生活。比如在讲授机会成本的概念时,让学生知道在他们面临人生选择的时候,如大学毕业时面临就业时在“自己创业”和“就业”这两种选择时从经济学理论“机会成本”的角度做出决定,才能做出选择。要取得良好的案例讨论式教学效果所选的案例要根据教师的目标来设计,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考虑案例有多个解决方案。学生能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探究辩论,从多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确保案例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3.2要充分调动学生讨论案例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在笔者教授物流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总结的心得体会,案例讨论教学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是以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为主,相互探讨和交流。那么学生的参与程度高低直接影响其教学效果。在案例讨论时有的学生难以进入状态,有的学生不善于表达有“搭便车”的成分,有的学生主动积极思考和讨论,有的同学无所事事,只是观望与等待,或者在讨论过程中会出现冷场的场面。因此教师在讨论时的驾驭能力直接影响着课堂的讨论气氛。比如,讨论:(1)什么是谷贱伤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2)谷贱伤农的不利影响有哪些?(3)如何克服“谷贱伤农”现象。这要求同学们对弹性理论有很好的理解和掌握,并能运用到实际中。因此,设计的问题应为结构良好的问题及热点问题,同时,在讨论中设置抢答环节,对能够不在教师指定回答,能够主动抢答的小组在平时成绩核定上给予加分,这样会更能激发同学们讨论的积极性,此时自然就会形成激烈的讨论场面,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3微观经济学成绩的评定方式和考试内容应进行改革

微观经济学是管理学院物流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能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本校的微观经济学最终成绩评定是期末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因此在最终成绩的评定上,适当降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的比重,增加日常案例讨论成绩的比重,比如各占50%等等。还有期末考试试卷也要进行改革,试卷中不能只考理论知识,如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等,要增加案例分析试题,运用理论知识分析现实问题和热点问题,此部分应该作为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改革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案例讨论的积极性,有助于案例老师教学的顺利开展,并达到案例讨论式教学的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8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六版[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3](美)曼昆著.梁小民,梁砾,译.经济学原理(第七版)微观经济学分册[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4](美)曼昆著.梁小民,梁砾译.经济学原理(第七版)宏微观经济学分册[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论文3:小组式教学法在卫生经济学中的教学应用

摘要:本项目在设计和运用案例的基础上对卫生经济学课程实施小组式教学,分别在实施过程中与课程结束后进行即时评价和课后评价。结果发现,小组式教学法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卫生经济学;小组式教学法;公共事业管理

卫生经济学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的重要专业课之一,其主要是运用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来研究医疗卫生领域中投入和产出的经济关系及经济规律的一门医学社会科学。这门课程的交叉学科性质和特点给其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1]。加之传统的“一言堂”和“灌输式”教学模式也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及学习主动性与能动性。因此,设计案例并改进教学方法显得较为迫切和必要。课题组成员从2013级和2014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入手,围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热点,在卫生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应用小组式教学法。

1小组式教学法的内涵和优点

小组式教学法或称小组讨论式教学法,是在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法(PBL)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该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通常以设计和运用案例为载体,以互动开放式提问与分组讨论为形式,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独立思考或集体讨论,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深刻理解与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小组式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扮演学生学习的管理者、促进者和参与者等角色,师生之间从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转变为合作—参与关系,这既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有研究表明,小组式教学法避免了PBL教学法的所需资源多及时间多等缺点,同时又保留了PBL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对知识理解、培养解决较复杂问题能力等优点,近年来已在国内外各教育层次中得到广泛应用[3],但目前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仅局限于实验课程[4]。

2小组式教学法在卫生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1课程案例的设计

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围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热点设计案例:课前案例、课中案例和课后案例。(1)课前案例一般简短并具有启发性,旨在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2)课中案例针对性较强,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3)课后综合性案例要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若过于简单,则达不到教学要求,且会降低学生参与兴趣;一般采取连环设局方式,将几节课的重要知识点融合在案例中,或围绕一个主题将数个相关案例串联起来,以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锻炼综合思维能力。

2.2实施过程

根据案例的设计,选择以部分课中案例或课后综合性案例为载体开展小组式教学(由于课前案例主要是为了将问题提出,吸引学生注意力,因此,一般不将此类案例纳入小组式教学中)。(1)学生分组,根据班级学生规模,将每个班分为3~6个小组,每3~10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每组由学生推荐一名组长和一名记录员(组长和记录员由每组成员轮流担任);(2)展示案例;(3)小组讨论;(4)各小组组长发言;(5)教师点评。根据课程时间安排和案例特点,教师可尝试多种形式开展小组式教学:(1)课上展示案例,课下讨论,下次课上组长根据记录员的记录发言;(2)课上展示案例,课下讨论,下次课上组长根据大家的分工进行PPT汇报;(3)课上展示案例并讨论,组长根据记录员的记录发言。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释疑解惑、讨论等方式,增加与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此外,也可采用互动开放式提问模式,该模式要求问题的设定不局限于课本,发问也不局限于教师,而是鼓励学生相互提问。为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教师根据提问记录随机确定发问和提问学生,同时对其发问与应答情况进行评分,并纳入平时成绩。由于该种提问模式没有标准答案,因此,基于每个人的知识积累和经验所得答案均是个性化并富有创造性的,这对发问者和应答者而言,有一定挑战性,既能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也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知识的积极性。

2.3教学效果评价

应用小组式教学法后,需及时采纳学生的意见及建议,以便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为此我们就学生对小组式教学法的评价进行了调查。评价分两个阶段进行:(1)即时评价,即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交流,根据交流反馈的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2)课后评价,即在课程结束后,对采用小组式教学法的2013级和2014级3个班共130人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30份,收回105份,有效回收率80.77%。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对在卫生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应用小组式教学法满意此外,80.95%的学生认为应用小组式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61.90%的学生认为有利于其成长为实用型人才;对于“你更喜欢哪种教学模式?”,有81.90%的学生选择“互动式学习”,仅有18.10%的学生选择“传统‘灌输式’教学”;对于“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你觉得自己哪些能力有所提高?”,分别有76.19%、84.76%、60.00%、60.95%的学生认为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关于“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你认为分组讨论中每组多少人最合适?”91.43%的学生选择“4~10人”。

3教学改革成效与经验

通过在卫生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应用小组式教学法,不仅明显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能动性和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还为师生交流搭建了平台,增进了师生关系,实现了学生与教师、学习与教育的双赢和双向互动,改革成效明显,并获得如下经验。(1)精心设计案例,使案例既符合学生专业情况,又贴近生活,接近现实。充分的准备是开展互动式案例教学与小组式教学的前提条件。(2)应根据班级学生规模决定各小组学生人数。每班分3~6组,一组3~10人较为合适。(3)小组式教学中,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教学方式,但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下负担,应尽量采用课上展示案例并讨论,组长根据记录员的记录发言的形式。(4)小组式教学中,学生分组应尽量统一,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另一方面也方便教师课后的统计评分。

4不足与改进措施

4.1进一步筛选和设计案例

案例是开展小组式教学的重要载体。基于卫生经济学课程特点,选取的案例应围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热点和教材重点,紧密结合实际,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目前课题组设计的案例来看,有部分案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效果不理想,因此,筛选和设计合适的案例是课题组教师下一步的重要工作。

4.2逐步提高小组式教学考核在课程考核中的比重

根据考核评价方法改革要求,卫生经济学课程考核已经改变了过去一考定成绩的方式,而是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其中,期末考试占50%,平时成绩占50%;平时成绩中,出勤占15%,作业占15%,课堂提问占10%,小组讨论占10%。由于该门课程的小组式教学法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小组式教学考核在课程考核中的比重偏低。随着小组式教学法的逐渐成熟和完善,课程教学考核中,将适当减少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重,注重过程性评价,提高平时课堂表现和小组式教学考核的分值,促使学生加强平时学习,提高自学能力。

4.3进一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掌控能力在小组式教学中至关重要。比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把握课堂节奏、掌控学生讨论的进程和方向、引导学生的思路以及针对性地总结等,都需要教师精心准备,并具备包容的态度和足够的耐心。同时,教师还要及时对教学效果、存在问题及原因、改进措施等进行总结,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冯毅.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经济学教学案例的设计与使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5(3):260-262.

[2]宗安民,李炽民,康惠生,等.关于医学生学习模式选择状况调查结果浅析[J].医学教育,1994,132(6):23-27.

[3]张蓉,左晓园.试论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3):77-78.

[4]何汶静,祝元仲.小组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医学,2011,17(1):159-160.

[2000字教学论文格式模板]相关文章:

1.教学论文格式

2.ei论文格式模板

3.2018论文格式模板

4.论文格式模板

5.2017论文格式模板

6.论文格式的模板

7.小论文格式模板

8.专科论文格式模板

9.关于论文格式模板

10.本科论文格式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