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历程及发展路径演化——以吉林的实践为例

论文摘要

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但随着形势变化,文化发展能力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现行文化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文化发展现状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文化发展手段与业态变革的新形势都出现了不适应。改变不适应状况,根本出路在改革。从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历经萌芽、起步、试点、攻坚、深化等多个阶段的实践与探索,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纵向链条。系统梳理、总结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演进历程,可以厘清文化改革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理论问题,对巩固文化体制改革成果,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吉林省是文化大省,但一直以来距“文化强省”的目标相去甚远。吉林省地处内陆,经济发展在全国处于中下游,既不能像广东、上海等东部沿海地区依靠先进技术和雄厚资金,走“高、精、尖”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又无法像云南、广西等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那样,依靠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打“原生态牌”、“民族牌”。但也正因如此,吉林省的探索实践反而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和揭示文化体制改革的一般路径和规律性认识。本文旨在以吉林实践为例,通过应用研究来总结成败得失,总结提炼适应未来文化发展的模式和路径。本文对文化体制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归纳分析,界定了文化的内涵、外延及主要特性,总结提出了文化体制的概念、职能及基本范畴,对历史各个阶段、东西方各种文化体制观的相关理论进行追根溯源。在概述了我国传统文化体制的形成过程、存在弊端和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之后,介绍了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与任务。在梳理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历程时,本文在“三分法”基础上进行细化和补充,将整个改革历程分为文化市场化萌芽、文化产业化起步、文化体制改革试点、文化体制改革攻坚、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深化等五个阶段,对各个阶段取得的成效和不足一一阐述,对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规律进行总结:文化体制改革的演变历程体现了特定的社会转型期文化制度变迁与文化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是从被动到主动、由外向内的自主性改革,是从增量到存量、先易后难的渐进式改革,是从刚性到弹性、由表及里的双轨制改革。本文的实证部分,侧重分析吉林省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效和存在问题。当前存在问题主要在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市场发育迟缓、产业实力不强四个方面。从更深层次看,主要制约因素有五个方面:既得利益格局阻碍难题破解、观念落后弱化改革动力、资金瓶颈制约改革推进速度、法律缺失影响文化市场环境、人才不足削弱文化发展后劲。本文最后,提出吉林省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对策建议。着眼宏观层面,要完善高效有序的管理体制。重点是把握好“大”与“小”的关系,创新党对文化的领导方式;把握好“分”与“合”的关系,加快转变政府管理文化职能。着眼中观层面,要营造健康规范的市场环境。重点是处理好“长”与“短”的关系,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处理好“予”与“取”的关系,积极培育文化消费;处理好“管”与“放”的关系,营造良好政策法规环境;处理好“强”与“弱”的关系,发展文化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着眼微观层面,要增强文化市场主体竞争力。重点是解决好“为了谁”的问题,组建文资委,健全现代产权制度;解决好“人往哪去”和“钱从哪来”的问题,推进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解决好“顶天立地”和“铺天盖地”的问题,促进文化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本文从问题入手,给出吉林省文化体制改革的重构路径,同时对配套政策、人才支撑等保障机制建设问题也进行了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