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论文摘要

在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制度受到了挑战,世界各国开始寻求更好的养老保险制度,20世纪80年代智利养老保险制度私有化的成功变革掀起了这一改革的浪潮。中国于1984年也开始了养老制度改革,经过十几年的探索,1997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统一了全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在以后的几年里又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做了进一步的完善。尽管如此,在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过程仍存在一些难以回避的问题,主要有:1、个人账户空账运行;2转轨成本难以弥补;3、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存在很多缺口;4、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存在困难等等。在这一背景下,很多学者对养老保险制度及政策做了深入研究,有许多优秀的成果面世,但这些研究大部分属于管理学范畴,研究的目的在于寻求养老保险制度的优化式改进,从经济学角度对养老保险制度转变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定量研究虽不多,但也有学者做了不少有意义的工作。国内外学者主要通过两种思路研究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是以储蓄为中间变量,通过考察现收现付制和基金积累制对储蓄的影响进而分析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另一种思路是基于经济增长的“黄金率”理论,此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与储蓄无关,而与资本收益率有关,如果资本收益率等于人口增长率加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即“生物回报率”,经济就会处于最优增长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一国经济的发展可以影响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同样,一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变迁也会对该国经济产生影响,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研究养老保险制度变革的经济效应不仅对社会保障制度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而且对保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现实意义。本文在各位学者研究在基础上试图通过经济增长理论与一般均衡理论,构建两期生命周期动态模拟模型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研究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首先回顾了经济增长理论,提出单位劳动资本量的增加对经济增长有着促进作用,而养老保险制度的不同设置会改变单位劳动资本量,然后构建了三个两期生命周期动态模拟模型并对其进行求解,得出现收现付制、未考虑转制成本的统账结合制及修正后的统账结合制(考虑转轨成本)三种养老保险制度下的单位劳动资本量,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关经济变量。这些变量有:单位劳动资本、单位劳动产出、资本—产出比、生产要素价格、劳动者老年期和青年期消费等。最后以中国现状为基础对模型中所用参数进行估值,运用Mathematic5.0软件做了具体测算。结果显示:修正后的考虑转制成本的统账结合制的单位劳动资本量最小,未考虑转制成本的统账结合制的单位劳动资本量最大,现收现付制位于其中,而单位劳动资本量与一国经济增长有着高度相关性。由此可见,考虑转轨成本的统账结合制与现收现付制相比有抑制经济增长的作用,而不考虑转轨成本的统账结合制与现收现付制相比却有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由此得出结论:1、我国运行的养老保险制度目前不适合向基金积累制转变;2、由于转轨成本的存在,我国实行的统账结合制对经济增长有抑制作用。3、如果转轨成本能够弥补,统账结合制对经济增长有正面的效应。通过分析得出相应的政策建议:1、个人账户“空账”转向“实账”尚待时日;2、消化转轨成本是当务之急,政府作为养老金的最终承担者,应承担应有的责任;3、提高劳动生产率、优化人力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