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城市经济聚散论

论文摘要

城市的本质是它的空间聚散性,聚散经济是城市经济的最主要的特征。在城市领域,经济聚集与扩散效应一直被视为城市形成、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和依据。城市化过程是资源和要素在产业间和城区地域间重新配置和组合的过程,是厂商(企业)、居民和资源要素聚集扩散的整合过程。这个过程必然带来城区结构的调整和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及转换,从而促进农村城市化和城市郊区化的发展。因此,不同的经济聚散机制对资源配置效率和对城市经济发展过程存在着重要影响。 中国长期以来是一个城市和乡村分离的社会,城乡二元结构是对这种城乡关系的一个概括性表述。城乡分离状态造成了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脱轨,延缓了城市化的进程。在二元结构条件下,资源和要素流动的停滞是其主要特征,这一现象实际上造成了中国城市化过程的双向运动的特点,即城市的扩展辐射与农村自身城镇化的双向运动。在这两种运动中,主要的特征是农村经济的城市(镇)化聚集和城市经济的郊区化、农村化扩散。城市化中心的分散和城乡相对分离使得城市经济聚散效益受到影响。 城市发展过程是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在城市地域空间聚散与区位协调的过程,聚散效应(或聚散经济效果)作为城市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独特现象,将聚集效应、扩散效应与空间布局及城市土地利用结合起来考察城市发展的经济运行规律,是本论文的重点。 本论文共分10章,第1章作为导论和引言部分,对城市经济聚集与扩散问题的理论现状、研究意义、基本思路及分析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论文第2章到第4章是城市经济聚散效应和聚散机制的纯理论分析。首先,对城市经济聚散效应予以理论阐述,城市经济聚散效应是聚集经济、聚集不经济、扩散经济、扩散不经济综合作用的结果,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归类和测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度,其成因复杂多样,它从经济增长、土地资源配置、城市规模等多方面影响城市化进程。然后,接着进一步分析城市经济聚集扩散的动力导控机制、作用机理、运行条件和约束条件,并对城市经济聚散均衡与失衡问题给予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城市经济聚散机制与城市空间布局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关系,从企业(厂商)、居民选址视角分析城市经济聚散机制的空间作用方式、资源要素的配置和城市地租形成;接下来分析因城市经济聚散主体差异所形成的区位选址偏好而引发的区位竟争与土地均衡利用。 第5章转入动态分析,研究城市经济聚散机制的变动对城市发展的制约与影响。由于区域分工、技术进步和制度变革等各种内、外部因素的约束,使城市经济聚散效应处于变动状态之中,而城市经济聚散效应的变动又诱发城市土地利用进行相应的调整,并以此为基础阐明城市之间均衡与非均衡的动态关系。 第6一7章从宏观角度分别分析城市经济聚散效益与城市规模和城市公共物品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约束关系.第6章通过实证分析证明大城市经济聚散规模效益及主导作用,并提出调整城市规模结构,推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思路。第7章首先分析非拥挤性邻里物品、拥挤性邻里物品和城市物品对城市聚散均衡机制的调整,紧接着进行动态分析,并对城市公共物品供给的“门槛”特征予以表述。由于城市公共物品的外部性存在,政府参与“经营城市”就不可避免。 第8章可以说是对城市经济聚散理论的具体应用,主要是利用城市经济聚散理论分析城乡经济统筹发展。而城乡经济统筹协调发展的关键是加快二元经济结构调整,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其具体措施包括缩小城乡居民差距、统筹城乡经济、推进结构性剩余劳动力转移、进行制度创新等方面。 第9一10章分别从阻碍因素和制度创新两个相反的层面进一步对城市经济聚散论进行阐述。其中,在阻碍因素层面,侧重于城市化主体经济行为、现行土地产权制度、民工权益缺失和劳动力歧视等方面进行解剖;而在制度创新层面,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城市(镇)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创新是热点和难点。此外,还对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进行了分析,因为城市发展只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充分发挥经济聚集与扩散效应,获取竞争优势,赢得聚散效益.关键词:城市经济聚集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