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独立董事制度研究

论文摘要

在当今世界各国,股份公司是最基本的、占主导地位企业组织形式,自股份制企业产生开始,公司治理结构问题一直是人们探索的重要问题之一。英美等西方国家最早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增强董事会的功能,减轻内部人控制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治理效果。实践证明,独立董事制度是一种有效的内部监督治理机制。20世纪90年代以来,独立董事制度的建设已经成为一种国际化潮流,许多国家纷纷仿效,成为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一场公司治理中的“独立董事革命”。 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统计,我国绝大部分上市公司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尚未上市流通的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比重平均高达50%,有的甚至高达80%以上。“一股独大”的状况使得内部人控制严重,董事会、监事会、内部审计等内部治理机构形同虚设,为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健全公司董事会的职能结构,完善公司财务信息的内部监督机制,借鉴和采纳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公司董事会中设立独立董事制度的经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上市公司开始引入独立董事制度。从此,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中拉开了序幕,中国证监会已经在2001年8月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为在我国上市公司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论文将从不同侧面系统阐述独立董事制度的基本内容、理论基础、运行机理及其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等问题,并对各国独立董事制度进行比较分析,并借鉴国外经验对我国引进独立董事制度的制度环境约束问题展开研究,力图为我国上市公司建立有效的独立董事制度提出具有操作性的具体建议,旨在为我国有关决策部门改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机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本文共分为七章,主要内容有: 第一章系统阐述了独立董事制度的基本内容。首先,对独立董事制度的内涵、本质特征及其独立性进行了科学界定,比较分析各类董事的内涵以及各种类型的董事会,分析独立董事制度产生的背景,指出独立董事制度产生是一系列因素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在全球掀起“独立董事制度革命”的原因。 第二章运用公司治理理论、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激励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了独立董事制度的理论基础。通过对公司内治理机制、董事会内部设计特点及其内在缺陷进行全面分析,从公司控制权如何配置的高度,指出引入独立董事制度能够改善公司原来的董事会结构,强化董事会,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对“内部人控制”形成一定的监督制约力量,从而维护公司的整体利益。激励理论表明独立董事本质上是经济人、同时也是公司的代理人,同样需要对他进行科学的激励约束。利益相关者理论表明现代公司不仅是为股东服务,而且还要求对股东之外的利益相关者进行保护。利益相关者理论为独立董事到底为谁服务的问题提供理论解释。 第三章系统阐述了独立董事制度的运行机理,包括独立董事的资格、选聘机制、激励约束机制、行权机制、责任、风险及其保险机制等内容,从而展现出独立董事制度运行机理的全貌,有助于我们深刻地理解和把握独立董事制度,为建构独立董事制度提供可行性操作步骤。 第四章分析了独立董事制度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首先比较了独立董事制度的制度优势和制度缺陷,然后阐明了独立董事与公司内部组织中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关系,提出引入独立董事制度是从根本上改变公司控制权问题,引导公司利益相关者为整个公司利益服务。最后分析了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中所发挥的作用。 第五章比较分析了独立董事制度在国外的实践。首先比较分析英美和德日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特点,得出的结论是,在英美“一元制”公司治理结构下,公司内部缺乏一个监督董事会行为的常设机构,难以对公司实施有效的控制公司,从而导致内部监督职能的弱化。然后分析了各国独立董事制度实施的状况,英美等国独立董事制度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近来,美国连续的“公司丑闻”再一次引发了一场关于美国独立董事制度作用的质疑,表明完善独立董事制度任重而道远。 第六章着重分析了我国实施的独立董事的制度环境约束。首先考察了我国企业治理结构变迁的历史轨迹,表明我国引进独立董事制度的必要性,然后客观地描述了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运行的状况,利用郑百文“花瓶董事“案例分析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缺陷。最后分析我国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在企业性质、股权结构、市场环境等方面与西方国家存在很大差异,指出了我国实施独立董事制度在相关的法律法规、公司治理结构方面以及市场方面的制度障碍。 第七章比较了我国可实施的独立董事制度目标模式,提出我国实施综合型独立董事制度模式。指出我国上市公司应该根据独立董事制度的运行机理,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状况,建立规范的独立董事制度。作者基于上面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相关政策建议。 研究结论表明,引入独立董事制度能有效改善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