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市场利率机制的构建

论文摘要

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系,其他领域的改革已见成效,而金融体制改革却滞后于经济和金融发展形势,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瓶颈”。在价格领域,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市场机制为主体的、竞争有序的价格形成及管理机制。但在要素市场领域,价格约束机制仍然比较僵化,特别是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资金,其价格表现形式——利率仍然受到严格管制,不仅弱化了利率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优化引导功能,同时也不利于利率作为宏观调控最重要政策工具而发挥作用,进而制约了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可以说,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滞后已成为我国金融体制的“瓶颈”。 从“九五”计划的第一年起,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就被提上议事日程,但总体上看,我国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探索基本上还停留在传统框架内的修补和完善,并没有在实质上进行根本性改革,其改革步伐滞后于整体金融发展形势,由此产生的弊端非常明显,即由于改革的迟滞,利率市场化已成为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瓶颈”,在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的情况下,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变得越来越紧迫。 利率体系集中体现了一国经济的配置取向,如何作好这项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改革的时机选择(Timing)和顺序安排(Sequencing)是这一工程的两项核心课题。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时机选择其实是如何处理该项改革与其他改革的关系问题。利率市场化改革必须放在整个经济改革体系中才能稳妥进行。一方面它需要宏观经济稳定,法律和监管环境完备,有效完全的金融市场,企业和金融机构具有真正的利润取向和风险约束机制等外部条件的支持;另一方面,这些外部条件的改善也亟需一个能够真实灵活反映资金供求和风险状况的利率体系的支持。改革的时机选择就在于对两者之间形势的判断和平衡,而且应该是一个相机抉择、不断前进的过程。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顺序安排其实是如何处理利率体系内部关系的问题,需要从总体上进行把握。 本文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提出了利率市场化这一概念的内涵,指出它不仅是一个市场化的概念,更是一个制度化的概念,并高度概括了利率市场化的三个特征:利率水平由市场决定,货币当局对利率进行间接调控,市场主体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并由此出发指出了我国现行利率体系与市场化的差距。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骤上,文章指出首先货币当局应当将利率调整到接近均衡状态以保持经济金融的平衡运行,其次扩大金融机构利率浮动幅度和范围,并加快金融市场发展,提高金融资产多样化程度,使更多的金融产品实现利率市场化,最后通过利率市场化金融产品与利率管制的存贷款等金融产品的竞争,最终实现存贷款利率的逐步放开。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模式上,文章指出应遵循“市场形成利率,央行调控利率”这一总体方向,并从实际操作的思路出发,提出以同业拆借利率作为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的基准利率,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关联影响,文章也作了说明。 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给出了利率市场化的概念,并从经济史学的角度回顾了各个学派的利率决定理论;第二部分分析了我国利率管理市场化的环境,从“麦金农——肖金融发展模型”论述了我国实行利率市场化的理论依据,指出了我国计划经济条件下利率管制的弊端以及现行利率体系与市场化的差距,并山此引出第三部分,即我国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时势必然,并在借鉴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经验之上,分析了我国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内外部条件。 第四部分是对前三部分的一个总结,说明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模式,并从具体实施步骤的角度提出了以同业折借利率作为确定利率大小的基准利率;第五部分主要分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我国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商业银行等所带来的关联影响,以期从实践操作层面上对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我国金融业所遇到的问题作出说明。 2 笔者期望该论文能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有所稗益,也真诚希望能与业界同仁分享这一学术成果。对论文中的不妥和纸漏之处,敬请读者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