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制度变迁与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论文摘要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狭义的国有资产即经营性国有资产(不含金融机构资产),它是国有资产中最重要、最活跃的部分,具有运动性、增殖性和经营方式多样性的特点。它由于特殊性而被赋予了一定的社会职能,如何使它运营得更有效率,不仅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也是我国改革的一道难题,同时又是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变迁的主要任务。用制度经济学和制度变迁理论阐释这一问题,提出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变迁的看法和建议,试图完善我国目前的“三层架构”模式,是本文的目标。每一种制度都有演变过程,第一章的主要内容就是研究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变迁过程。我国的制度变迁经历了行政化经营阶段(1950-1978) ,企业式管理阶段(1978-1993) 阶段,公司化管理探索(1993开始)阶段,至现行的“三层架构”模式。国有资产的含义也有了本质的变化,经历了国营企业--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的演变过程.对过去的演变过程,一分为二地看,变迁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其原因是制度变迁朝着制度优化的方向演进,即国有资产管理的市场化、法治化和分权化;但显然制度变迁并未取得应有的效果,其主要原因是制度惯性,即在制度变迁过程中如果没有外力的作用,制度的运行及其制度中的各种主体将有保持原有的思维模式及运行方式。它在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变迁中表现为政府长期来有干预国有企业的偏好,企业政府化,员工怕风险、无创新意识等。新制度的产生不仅要吸收旧制度的积极因素还要借鉴他国的相关制度,汲取他国之经验,为我国制度构建提供参考,这是第二章的主要内容。为使国家有代表性,选取了最发达国家--美国,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国有企业较多的国家--法国以及东南亚与我国有相似文化背景的新加坡,得出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一些基本特征:国有资产的股权式管理,通过政府控股公司和参股公司这一中间层割断了国家与企业间的直接联系;国有资产的分类管理,根据国有资产的不同性质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国有资产的严格监督管理,通过政府、法律和各种监督机制对国有资产进行严格监督管理。通过纵、横比较后,提出我国制度构建的基本目标、原则和思路。基本目标即对不同性质的国有资产赋予社会和经济目标不同权重。在制度构建中应该遵循根据我国国情、市场化、法治先行及政企分开的基本原则;构建的思路有两点:第一是实现政府与市场的链接,通过设置缓冲区--资产经营机构,实现职能的逐步过渡,达到政府与市场的链接;第二是实现宏观和微观的结合,关键在于分类管理,对不同性质的国有资产采取不同的治理模式。 第四章是对我国目前正准备采取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三层架构”模式进行评价。它的产生,基本内容、制度变迁方式及优势。新制度有优势,有利于分工与专业化,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能充分利用分散信息。新制度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中央与地方的协调关系,本文拟引入“锦标制度”把各地国资委当作“队”进行激励,促进地方的有效竞争,并通过制度规范地方的行为,防止“相互拆台”行为的发生;二是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的激励难题,本文通过对国有资产和私人资产的委托代理链进行比较,提出完善的方式,实行一定的激励约束机制使国有资产代表成为真正的代表;三是人才的选择问题,通过建立有效的人才选择机制,把适合的人才选择到国有资产管理队伍中来,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把真正的企业家选择到国有资产经营队伍中来。 当然,任何制度不是孤立存在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有效变迁不仅要制度环境的完善,还要其他制度的配套,而我国正处于制度转轨过程中,这决定了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但我们相信,只要按照以上方法去努力,就一定会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