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内蒙古牧民增收研究

论文摘要

就内蒙古而言 ,提高牧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而牧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实现小康目标的主要瓶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自治区政府工作的重点,也是理论界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从制度和生态的角度分析了牧民贫穷化的根本原因,认为增加牧民收入的关键因素是增加国家投入力度。 导论:主要介绍了增加牧民收入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简要说明了本文的基本研究框架和基本内容以及所使用到的研究方法,明确了本文的探索和创新部分。 第一章:牧民、牧区、畜牧业的基本情况。有关“三牧”的基本内涵、特征以及牧民与农民的区别做了具体描述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近几年牧民收入的变动趋势。同时对牧民与草原环境关系进行系统阐述,提出草原是牧民的生产资料、草原是牧民的生存环境的观点,为进一步分析牧民增收缓慢因素提供铺垫。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牧民减收与草原生态环境的恶化有直接的关系。 第二章:内蒙古草原资源的现状。从生态保护、培育生产绿色产业、畜牧业是内蒙古的支柱产业等三个方面阐述了草原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对草原畜牧业发展历史及现状作介绍的介绍的基础上,目前内蒙古草原生态所面临的挑战进行深入分析,其目的是从生态的角度说明牧民贫困原因,为提出增加牧民收入必须从治理环境入手这一观点打下基础。 第三章:我国传统体制下的经济增长模式。首先对传统体制下的经济增长模式进行分析,建国之后我国实施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背景做系统阐述,然后在当时的经济增长模式下中国农业所遇到的困境以及对内蒙古牧区经济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进行分析。最后在经济发展的迂回曲折中得到的深刻教训进行总结。其目的是从制度的角度说明牧民贫困原因,为提出增加牧民收入必须从制度环境入手这一观点提供理论基础。 第四章:促进牧民增收的基本思路。首先,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了牧民增收必须以非市场介入为主要导向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明确了资金投放的重点领域,并提出生态环境的治理成果是牧民的劳动成果,必须获得劳动报酬的理念;根据牧区人口过剩、草场面积缩小的现实情况,要实现牧民增收就必须实施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想,并对内蒙古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实情况以及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具体措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强调了牧区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具体包括牧区与城市协调发展、农村牧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人口与草原资源的协调发展等内容。最后,探索了发展特色畜牧业途径。在介绍了特色畜牧业的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内蒙古实施特色畜牧业的优劣势、重点发展行业,提出了发展特色畜牧业的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