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圈地现象”的实证分析与对策

论文摘要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提出问题并对有关“圈地现象”的学术观点进行了综述。第二部分考察了“圈地现象”一词的来源,其一是来源于我国清朝初年的圈地令,其二是来源于西欧历史上的圈地运动。第三部分中考察了其在中国的发展状态以及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影响。“圈地现象”已经开始影响到中国经济社会的良好快速发展,潜伏着引发就业、粮食等社会问题的可能。第四部分主要从实证的角度考察了造成“圈地现象”必然会发生的几点原因:由于普遍存在的错位的政绩观,即过分强调GDP,再加上现行财政体制之下地方政府普遍财政紧张,造成地方政府在利益引诱下必然要采用各种手段、方式圈占土地,增加财政收入,创造政绩;现行的土地法规的内容框架也允许这种行为的存在;与此同时,对于地方政府的圈占行为,农户因为对自己土地没有明晰的产权而在市场交易中处于被动的地位,无力保护自己的土地。最后,在第五部分,针对“圈地现象”行为发生的原因,本文提出几点建议避免“圈地现象”的发生从而避免社会问题的危害:必须要走出理论指导上的误区,摒除计划经济的传统思维,停止以农补工的做法,坚持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协调好城乡关系、农业与非农业的关系;理论认识上的调整最终要通过制度、法规的变化体现出来,要改变隐含“以农补工”思想的法律条文,提供一个公平交易的法律环境。要通过政绩考核体制变化,财政体制改革,增加地方政府的财力,减少它所负担的事权,从而减少地方圈占土地的动力;要对目前的农村土地制度实行调整,让农户真正实现自己对土地清晰的产权,从而在市场交易中具备平等的主体地位,让农户自己有权保护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