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建国以来中国农地制度的变迁及绩效分析

论文摘要

“三农”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是农村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农地制度改革直接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本文的逻辑框架是用制度变迁理论来研究中国农地制度。建国以来,中国农地制度先后经历了三次变迁,变迁的原因,组织和环境均不相同,并产生了不同的绩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改革的深化,市场环境的完善,农地制度环境也发生了改变,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滞后于现代化农业发展,农地所有权主体不明晰,农地处置权不完整,个体生产分散,不能形成规模经济,农地制度的外部性增加,需要进行改革和调整,以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需要。本文通过对建国以来,三次农地制度的变迁及绩效分析,从制度演化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为下步农地制度变迁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是引言,提出研究的问题,选题背景,研究意义、方法、思路及创新点。第二章是相关文献综述,主要是改革开放后国内学者对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及“三农”问题的研究。第三章至第六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其中,第三章是制度变迁理论,主要是对制度变迁理论框架进行说明,为农地制度变迁提供理论依据。第四章是土地改革时期农地制度的变迁及绩效,土地改革时期农地制度的变迁满足了中国传统的意识形态和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农民拥有土地的所有产权和劳动成果的处置权,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一致,制度的激励机制发挥作用,农民收入增加,农村生产效率提高。第五章是合作化阶段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及绩效,合作化阶段农地制度的变迁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愿合作化阶段,先是农民自发开展互帮互助,再到国家鼓励引导,农户自愿参加的互助组和农业生产合作社,制度激励机制发挥作用,并实现了一定的规模经济,农民收入增加,农村生产效率提高;第二阶段是强制合作化阶段,由国家提供制度选择集合,确立单一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形式,即高级社及人民公社,依靠政治力量强制进行制度变迁,违背了农民主观意愿,制度激励机制缺乏,农民收入降低,农村生产效率下降。第六章是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变迁及绩效,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实行农地所有权不变,归集体所有,经营权由农户承包经营取得,农民对劳动成果享有处置权,制度激励机制发挥作用,农民收入增加,农村生产效率提高。第七章是结论与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