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经济增长动力源泉实证分析——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视角的研究

论文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本保持以9.83%的GDP年均增长率增长,山西省的GDP年均增长率则高达11.45%,然而山西省与东部地区甚至一些中部地区之间的差距仍然呈现出不断的扩大趋势。山西省作为中部地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内陆省份,如何实现其经济的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并逐步缩小与东部地区以及中部地区其他省份的差距,是学术界以及有关决策层十分关心的议题。而找出山西省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弄清其可以持续不断增长的动力源泉,是一份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有关经济增长的问题一直都是经济学家的重点研究问题。对有关经济增长的文献进行总结发现,以前的大多数的文献在研究中都忽略了研究对象之间以及与外界的联系,因此在处理过程中将各研究对象作为“孤岛”处理。然而,伴随着地区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对外贸易不断增强、要素流动不断扩大以及知识和技术的扩散等,使得区域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联系,各经济体之间不再孤立而相互联系的,集聚效应越发明显。因此,区域经济的增长不仅受自身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其他区域的增长影响。近年来,区域经济增长的研究伴随着新经济地理学以及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发展越发的靠近现实,不在仅仅是“纸上谈兵”。本文运用新古典经济学以及新经济地理学作为理论基础,采用空间计量模型从劳动力、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制度等因素对山西省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进行了分析,分析了山西省各市域之间经济增长的空间依赖性。本文尝试回答以下两个问题:山西省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是什么?以及其经济增长率的影响因素是什么?最后,本文试图结合区域经济理论及实证分析,对山西经济的发展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有:(1)山西省的各市间的人均GDP存在很明显的空间依赖性。(2)充足的劳动力、充分的物质资本、优秀的人力资本、完善的金融制度、完善的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积极财政政策对山西省各市人均GDP的增长具有显著地推动作用。(3)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取决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高强度的物质资本投入,人力资本等因素的影响较小,然而当山西省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山西省的经济又存在“资源诅咒”的情况,并且山西需要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尽快实现从粗放型发展到集约型的经济发展。(4)山西省由于存在对外开放程度不足的现象,未能充分的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的综合效益,导致回归结果中出现对外开放指数对该省的经济增长影响较小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