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明代河南土地研究

论文摘要

主要通过对明代河南各个时期土地面积与明中后期的丈地均粮、折亩研究,探讨明代河南在各个时期土地面积的变动、明代中后期丈地均粮、折亩在明代河南的实态。在传统社会里,土地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人类社会进入工业社会之前,最主要的部门就是农业。而农业可以称作是土地开发与利用的产业。河南地理位置处于九州之中,在中国进入文明阶段以来,相当一段时间里是人口最为稠密、土地开发利用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唐宋以来,河南在全国的经济地位逐渐衰退,政治地位和文化再不复之前的强大影响力。元末明初河南经历了残酷的战争摧残,大量的土地荒废待垦。经过了人口的自然增长,特别是明政府有组织的强制移民,使得地广人稀的局面得到了较大的改变。许多易垦地区土地开发利用迅速。尽管政书和方志显示的土地数据增长不是特别明显,不过河南耕地面积出现了很大的增长,从洪武二十四年(1391)的近44万顷增长到嘉靖三十一年(1552)的73万顷,到万历十年(1582)的近100万顷,增长的幅度非常大。不过,河南各个府州增长幅度并不是同步的,主要是开封府、南阳府、汝宁府土地的增长速度惊人。明初以降,河南的土地总体利用状态表现为从“荒地”(非耕地)到“熟地”(耕地)的过程。此外,关于河南明初144万顷土地数据的可靠性问题上,很有可能是定位错误而导致的结果。在现存的史料文献中,没有明显证据证明明初北方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履亩清丈后而编制的鱼鳞图册,终明之世也始终没有中央法令规定每个州县必须攒造鱼鳞图册和定期的更造制度。明中期以来,随着土地开垦殆尽,不同亩制却承担相同的税率的矛盾逐渐激化,有志州县官开始了丈地均粮运动。从嘉靖初年开始,到万历年间,河南进行了大规模的丈地均粮运动。伴随着丈地均粮运动,还进行了大规模的折亩运动,折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持原额下的税则调整,尽管折亩遇到了一定的阻力,但一般百姓持续的均税均役的强烈要求往往大于阻力,这是折亩州县不断增加最主要的原因,万历中后期河南进行折亩的州县超过一半以上,并且展现出了复杂性与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