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致良知”理论与现代国民心态塑造

论文摘要

致良知理论乃阳明学之核心,既是王阳明仁且知的人生归结,又是儒学传承之一脉,亦是社会文化变迁之呈现。良知是本体,致是工夫,致良知是主体升进至一定心境之过程:既重视主体的能动内化,也强调对主体的教化;既重视从德性、知性、圣性的复杂关系上建构理论,也强调动静有无的人生践履。王阳明以致良知之教挽人心于根本,功于其时,利泽后世,其促进明代社会稳定发展、促成明清儒学核心价值之转换顺应了社会文化变迁之历史趋势,其所植变革萌芽之意识内应了三千年未有之变时人心之所向,其所蕴培根育本之心性之学适应了不同时代、各个民族国家之需求。致良知理论不为世转,历久弥新。若要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大发展大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要实现中国梦,良知不可丢失,更不能泯灭。当下,对贞正国民的心性、觉醒国民的良知的强烈意识,实际上就是对国民心态塑造的现代要求。对现代国民心态的不断塑造无疑是化解道德、信仰、认同诸种危机的根本而有效之路径。境由心生,心生种种境而人生活于其中,人生层次之高下、人生质量之优劣由此而分途别径,民族素质之状况、国家实力之强弱亦由此彰显,至上的心境成为了人之向往与追求,亦成为了国家民族发展之远景与归宿。而随着物质的极大丰富,欲望极端膨胀,古朴淳风渐渐淡化,心为物役乃成普遍之现象,无论东方人还是西方人都挣扎于其中;明哲硕智为此苦苦思辨,宗教世俗为此进退维谷。西方人自是要返归古希腊的武库中思索,而国人可就近求诸致良知理论。信其言而行其教者可以从致良知的诸多方面来发掘其现代意蕴,再加以新的视角审视、反思、突破、发展与调试,从而塑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之国民心态。此思形之,遂成文理。文中多有借鉴宋明理学特别是阳明学的研究成果,以儒家心性学说为基础,采用哲学思维,综合运用文化社会学等诸多学科的相关研究方法,力求在精确地理解哲学思想和翔实地把握历史文献的基础上,对致良知理论进行系统考察、分析和归纳,精准把握社会问题之根源,从而提炼出致良知理论与国民心态塑造的契合点,进而在致良知理论视阈下思考国民心态的塑造,试图发现致良知理论对当代国民心态塑造的建设性所在。其中,对致良知理论之产生及其结构体系,对国民心态的塑造之思考及礼失求诸野的文化观念,对内圣外王的提法之反思等虽与一般之见解不甚相合,亦不失之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