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佛教思惟像研究

论文摘要

在佛教研究领域,以往对佛教思惟像的关注不多,未能进行充分的研究。本文对佛教思惟像进行专题研究,挖掘印度、中国的图像资料,以及汉译佛经、诗歌中的相关材料,对之进行认真解读,考察研究了印度和中国的佛教思惟像的渊源与流变,调查了思惟菩萨像的造像组合,着重分析了太子思惟像,并在更广阔的视野下,比较了西方、印度和中国的思惟像以及文献资料,对佛教思惟像进行了新的探索,提出了如下重要观点:一、佛教思惟像是佛教中以手臂和手的姿势为关键特征,头的位置和面部表情为辅,表示“思惟”的一种宗教艺术形象。这种形象的特定姿势是思惟手,即思惟手是认定思惟像的关键。二、佛教思惟像的分布区域非常广泛,作为一种艺术造型,在印度,任何尊格的造像都可以被塑造成思惟像,思惟像的广泛存在反映了公元一至三世纪犍陀罗地区佛传故事以及释迦牟尼佛信仰的兴盛。在中国的佛教造像中,思惟像固定于太子和菩萨。不同的思惟像在不同的场景中表示的意义并不相同。另外,作为一种外在的艺术造型或人的姿势,有些头枕着脸颊的姿势并非“思惟”,而是表示休息或悠闲的神情。三、比对西方的“思惟”造像,西方的这种造像渊源有自,反映了人的一种心理——忧愁、抑郁。从年代的对比以及初的意义来说,印度的佛教思惟像造型来自于古希腊。佛教思惟像在中国慢慢变少的基本原因是文化背景的不同。四、太子思惟像表示的意义从忧思、悲伤到慈悲、思惟修行成佛,其间的转换反映了图像和文学作品之间的互动以及不同地区信仰的变化。佛菩萨思惟像的出现是对某些戒律的突破,反映了佛教历史上的关键变化——大乘佛教的兴起以及菩萨的救世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