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礼秩与实用:从明代中后期的日用类书看儒家伦理民间化

论文摘要

日用类书是起源于南宋末年,在明清时期的民间社会获得广泛传播的用于向普通民众介绍日常生活知识的通俗读物。日用类书中所记载的道德教化内容是当时社会流行的通俗劝善思想的集中反映,它不仅包括儒家的人伦道德观念和伦理规范,而且还涉及神佑鬼惩的宗教劝善思想。因此对明代中后期刊刻的日用类书中所摘录的道德教化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可使我们从更为贴近当时普通民众生活的视角,来探讨儒家学者所倡导的人伦道德观念和伦理规范在深入民间社会并与普通民众的生活习俗和心理诉求相融合后,如何转变为普通民众的道德观念和为人处世之道。通过对日用类书中的道德教化内容及其在儒家伦理民间化过程中所起实际作用的研究,我们发现:首先,宋明儒家学者为了培养孩童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而提出的教育思想经过日用类书的摘录而在民间社会获得了广泛的传播,成为当时社会民众普遍采用的童蒙教育思想。其次,作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儒家学者所提倡的孝悌、谦逊、忍让、睦族等伦理规范在经由日用类书等通俗读物的传播后,逐渐成为社会民众所普遍认可和遵守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再次,与儒家学者主要从纯粹道德理想主义的角度实践伦理规范不同,普通民众则深受神佑鬼惩、善恶报应等宗教劝善思想的影响,主要将德福一致的伦理原则作为一种道德信仰。因此他们行善更多是以一种敬畏神灵、求福避祸的功利性心理诉求为驱动力的。与此相关联,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普通民众是站在维护自身利益的角度来理解和践行儒家所提倡的孝悌、谦忍、诚信等伦理规范的,其目的是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避免自身利益受损。另外,随着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一些用于介绍商人外出经商所需知识的商业书应运而生。它的编撰者多为接受过儒学教育的商人。由此,在商业伦理方面这些商人秉持儒家“见得思义”、“义然后取”的原则,主张将儒家所提倡的诚信、勤俭、仁义等伦理规范施之于经商活动中。在他们看来,商人践行这些伦理规范不仅为自身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和丰厚的回报,而且还使得融入商业活动中的儒家伦理规范成为保障商业活动得以长久发展的重要道德准则。综而言之,我们认为,儒家伦理的民间化一方面使得儒家学者所追求的社会道德秩序在民间社会得以实现。另一方面,儒家的伦理规范在经过普通民众的功利性理解和运用后,逐渐凸显出实用性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