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太虚唯识学思想研究

论文摘要

太虚是近代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佛教改革家、佛学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平生积极致力于改革传统佛教,弘扬佛教教义,创办新式佛教教育,参与思想论战,发扬了大乘佛教积极入世的精神,为中国佛教的近代化做出了历史性的伟大贡献。他的佛学思想,具有多方面的丰富内容。本文主要研究太虚的唯识学思想。 中国近代佛学以唯识学为主要内容。以欧阳竟无为首的支那内学院、以太虚为首的武昌佛学院和以韩清净为首的北京三时学会,在唯识学研究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形成了近代唯识学的三系。太虚一系的唯识学在价值取向、治学方法和佛法体系建构等方面与其他两系既有共同的特点,又有明显的差异,太虚的唯识学以“新”与“融贯”为特点,在近代唯识学中独树一帜。“新”有三方面的含义:第一,用现代语言对唯识学进行新诠释。第二,唯识学的社会功能的新发挥,第三,用唯识学义理解释各种文化现象,“融贯”的含义是,他努力使唯识学与大乘佛学各宗融贯起来,一方面强调唯识宗与他宗的平等性,一方面又用唯识学的义理去阐释、充实和丰富他宗的思想。 本文把太虚的唯识学思想分为“融贯的唯识学”,“新的唯识学”和“应用的唯识学”。“融贯的唯识学”是努力融会唯识学与各派佛学思想的思想方法和致思趋向,涉及到唯识与判教、唯识与《楞严》、唯识与《起信》和唯识与法相等问题。太虚不但构造了一个以天台、贤首、三论、唯识、禅、净、密、律八宗或法性空慧宗、法相唯识宗、法界圆觉宗三宗为组织结构的大乘佛学体系,合理地安排了法相唯识宗的地位,而且以唯识学的学理诠解《楞严经》和《起信论》,疏解唯识理论和《楞严》、《起信》学理的矛盾;反对欧阳竟无划分唯识学和法相学的作法,坚持“法相以唯识为宗”的理念。 “新的唯识学”是太虚用现代语言和观念对唯识思想的诠释。首先,太虚提出了“新的唯识论”,在批判古今各种唯心论和唯物论哲学的基础上,对《唯识三十论》思想作了富有新意的解读:其次,太虚按由浅入深的次第阐述了虚实、象质、自共、自他、心境、因果、存灭、同异、生死、空有、真幻、凡圣和修证等唯识教法的基本问题;第三,太虚试图以唯识教理为基本资源,建立一套植根于现观基础上的佛陀现实主义哲学体系,从方法论和存在论上系统说明了掌握“真现实”的理论和实践途径。 “应用的唯识学”是唯识学思想对各种社会文化问题的回应。太虚继承了章太炎等人的作法,把唯识学当作具有广泛适应性的文化诠释工具和价值判断体系,用以解读中国传统典籍,论证自由与革命,为人间佛教建立心性论基础,充分发挥了唯识学的工具价值, 太虚的唯识学思想是中国近代思想史的一个重要部分,研究太虚的唯识学思想,对中国佛学的综摄重建,对全面总结和正确认识中国近代思想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