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王弼与郭象玄学方法研究

论文摘要

魏晋玄学,作为魏晋时期特定的哲学思潮,有着明显的特点。它讨论的主要是“本末有无”的形而上的本体论问题;讨论的方法是注经的方法;讨论的指归是以老庄思想为骨架调和儒道,会通“自然”与“名教”。玄学方法,作为这一思潮中具特色的注经方法,也是逻辑思辨的方法,是名士们构建玄学理论的关键。 王弼创造性的提出并运用了“崇本息末”、“得意忘言”的方法,注《老子》和《周易》,创建了“以无为本”的理论体系,开创玄学之崭新局面。而郭象虽注《庄子》却建立了推崇“无无”的“独化”论体系,成功地运用“寄言出意”的方法,寄于《庄子》之言而出自己理论之意。 本文主要是对二人的玄学方法进行研究,试图将其进行比较,分析其中的差别和联系。本文主体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对玄学方法做简单的介绍,一并介绍玄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发展状况。 第二部分,分别介绍王弼与郭象主要的玄学方法。王弼和郭象如何运用各自独特玄学方法——王弼的“崇本息末”、“得意忘言”与郭象的“寄言出意”——来建立自己创造性的理论体系。 第三部分,分析王弼与郭象玄学方法的相同立场。同样是作为玄学方法,它们之间的相同表现为:内容上,都体现了魏晋时期的名理之辨;本质上,均属于创造性的解释学;政治指归,皆达到了儒道会通,自然与名教相和的目的。 第四部分,分析王弼与郭象玄学方法之异趣。作为玄学方法的命题,“崇本息末”、“得意忘言”和“寄言出意”和本体论也是相通的,二人的理论差异多少可以从玄学方法中表现出来。这种差异体现在:本体观上,以无为本与物自独化的区别;体用观上,用必体有与即体即用的相异;入世观,关于名教本于自然与名教即自然的差异;以及论及圣人时,圣人有情论与圣人游外而宏内论侧重点的不同。 第五部分,介绍王弼与郭象玄学方法的意义。包括在本体论意义、解释学意义、美学命题意义和对早期佛教的影响这四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