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孟庄心性论比较研究

论文摘要

心性论也可以称为心性之学,是关于心性的理论和学说。中国哲学在先秦虽然是围绕天人之际展开的,但是天人之际的核心不是天而是人,而人的问题内在性向度就是心性问题。所以,心性问题一直是中国哲学的一项基本理论。孟庄并存于战乱频仍的战国时代,虽然学术各有建树,并都好言善辩,在自己居住的地域上影响颇广,但是两者并没有发生任何的辩论。孟庄同时而又不相论及,但是,这种不相论及的事实并没有削弱两者的可比性,相反,作为同一时代的两位哲人,许多思想既互通相合又各有千秋,具有很高的比较价值。 心性之学,自古难明。关于孟庄哲学思想研究的著作、论文可以说是汗牛充栋,本文只抽取其心性论部分进行比较分析。 首先,本文对从建国后至今关于孟子、庄子的心性论研究进行了粗浅的梳理和分析,从孟庄心性论的整体逻辑框架、庄子心性论的整体构建、孟子性善论的基本含义、孟子庄子心性论的起点、心性修养方法、心性发展的高境界等几个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了简要解析。孟庄心性论在台湾、大陆都成为研究的重点,也已经取得诸多的成果,通过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研究,使我们对心性论的认识愈加深刻和丰富。但是,应该看到,现在的研究缺乏对孟庄心性论思想的比较研究。这与如此丰富的心性论思想是不相称的。因此,本文就孟庄心性论进行比较研究,旨在通过心理学的研究角度,以对心性论的研究做进一步探索。 其次,对于孟子的道德人性,笔者从心理学的角度将其理解为包括四个方面的意思:一是道德人性显露的条件——“自然”。二是道德人性存在的原因——种族繁衍。三是道德人性的存在形式——潜在本能。四是道德人性显露的必要环节——情感体验。对于庄子的自然人性分三个层次进行了分析:一是自然人性的内涵——人格完整;二是自然人性存在的前提——性有差异;三是自然人性的结构——生物、社会、精神性统一,并进一步论证了庄子是更加绝对的性善论的观点。 对于孟庄的心性修养方法,首先提出孟庄心性修养方法的共性所在:以直觉求理;以自然求德;以主观求安。对于修养过程,就庄子的“坐忘”的心性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