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吉藏思想研究

论文摘要

吉藏是三论宗的集大成者,他同时又生活在《涅盘经》、《法华经》盛行、如来藏缘起思想、心性本觉说逐渐泛滥的陈隋之际。中观遣破的否定性思维与如来藏、佛性的存有论思想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吉藏在对《法华》、《涅盘》诸经注疏的过程中,是否坚持了中观无所得的精神?抑或受到天台学、涅盘学的影响而偏离了三论学的立场?唐代以后三论宗很快衰落了。三论宗的衰落是由于中观的否定性思维方式在如来藏佛性说如日中天的唐代不合时宜?还是由于吉藏晚年偏离了自己的学说?本文出于这样的一种思考,对吉藏的思想重新检视,因而提出吉藏的思想体系的构架应该是:以无所得为宗旨,二谛——中道结构为核心,层层渐舍为方法论的思想系统。“二谛——中道结构”是吉藏教学的核心构架,又可以分作三个层次:第一,是表明二谛相待的“初章义”;第二,是重在表示中道超越二谛两边的“中假义”;第三,是通过“多重二谛”表现的“渐舍义”来表达不可穷究的中道实相。“初章义”说明的是诸法无自性,因缘和合而成。二谛彼此因待,即所谓“缘起”。“中假义”的一层意思说明中道超越于二谛。“非有非无名为中道”,即体现了中道双遣有无二边,离四句,绝百非的绝待性。但同时,另一层意思,中道与二谛假名又互成因待,即所谓“中假重名中假”。“渐舍义”主要表现在吉藏对“多重二谛”的表述中。在“多重二谛”构成的“二谛——中道层次结构”中,“第三谛”成为下层结构中的中道谛向上层结构中的真谛过渡的搭挂处。这样不究竟的“第三谛”渐次被舍去,而中道则在这样无穷的“渐舍”过程中“阶渐明义”。吉藏的“中道”必须放在“渐舍”的方法论中才能表述。这是一个不断逼近,却永远不可得的过程。所以本文认为吉藏为龙树《中论》的中道提供了方法论的支持。中道实相与二谛言教的关系必须在层次性的动态结构中才能诠释。因此吉藏的三谛说不同于天台三谛圆融的三谛说,吉藏的中道思想是忠实于龙树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在毕竟无所得的宗旨下,吉藏将南北朝以后渐渐盛行的涅盘思想、如来藏思想、以及佛性、阿梨耶识、一乘都含摄在中道的含义之下,也就是说以中道的无所得来诠释诸经经宗。虽然在方便的名义下,为对治偏邪故称用异说,说法身常住、佛性不空,但是在究竟意义上仍然把涅盘、佛性诸概念说成非常非无常、非有非无、非因非果的,同样也是不来去不、非心非境的。因此吉藏拒绝了中道佛性向心性缘起与复性思想的转化。这种忠实于中观学的性空立场与唐代佛教向真常唯心论系统的流变分趣渐增,三论宗的式微也就无可避免了。虽然三论宗由于学术兴趣的差异在唐代以后衰落了,但是吉藏发扬的洗净一切有所得心的中道真理观,以及假名言教与不可得中道在阶级观中的善巧结合,在我们今天讨论哲学的意义的时候仍然可以感受到其难能可贵的思想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