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中国传统慈善观与当代社会慈善事业的发展

论文摘要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着慈悲仁爱、救苦济贫、乐善好施的慈善传统。慈善观建立在人性善的基础上,行善的动机应是发自内心的对他人的爱和帮助,是源于深切的同情和善良之心。传统慈善观的发展,不仅在历史的发展中对古代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的稳定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其中蕴涵的慈善理念,在社会转型期慈善事业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面前也可做为宝贵的价值资源,有助于确立一种相互同情、相互怜悯的人道主义关怀观,形成全社会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关爱弱势群体的良好风尚。本文从当代社会慈善事业发展面临困境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有关慈善的内涵,并对其思想根源进行挖掘,提升其现代价值内涵。同时,通过与西方慈善观在理论方面和外在影响机制的对比,揭示了传统慈善文化的特点。这样,我们就能充分认识到,由于文明发展的差距、工具理性的不足等原因,必然造成中国传统慈善观在理论内容和实践作用方面的局限性,从而使文化传统中这一重要价值取向在规范人们行为方面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中国传统慈善思想要在现代条件下发挥其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巨大作用,就必须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慈善事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实现其由传统形式向现代形式的转换,就必须确立好慈善组织与政府的关系定位,明确企业慈善在社会中应承担的责任和扮演的社会角色,提升全民的慈善意识,以及构建良好的慈善氛围。只有挖掘、发扬传统慈善观中互爱、互助思想的精华,并借鉴西方慈善观中的智慧去寻求解决当代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怀与救助问题,才能达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而借鉴与弘扬人类共同的慈善资源,这是解决当代慈善事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的应有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