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中西医碰撞与结合的哲学思考

论文摘要

中西医结合是中国近代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思想,也是一条实践的道路。 伴随着西学东渐,西方医学传入中国,在中国社会中引入了不同于自身医学的新的医学体系,从而开始了两种不同医学的碰撞与冲突。碰撞与冲突的结果,中医日益丧失其主导地位,西医则取而代之成为主流医学。两种医学模式虽然具有各自不同的理论,但都有很好的疗效作为基础,因而伴随着碰撞与冲突而来的是对两者关系的认识与反思,是对如何处理两者关系的探索。这一过程表现为早期的“中西医汇通”、民国时期的否定和废止中医、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中西医结合等现象。一个半世纪过去了,中西医的相互理解和统一远没有实现,中西医结合也是“结而未合”。未来的医学特别是中医学如何发展,仍然是需要我们认真讨论的重大问题。 中西医的碰撞与冲突表明了这两种医学体系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从哲学的角度去分析,这些差异大致可以总结成如下的几点: 一、本体论上的差异:西医学认为人的生命活动是具体的物质(元素)及这些物质(元素)的整体性运动的结果,引导了西医学走向以微观研究为发展方向的实证医学。中医学则认为“元气”是人的生命化生的基础,并借助于阴阳五行学来构筑人的生命活动系统,从而形成了宏观的、思辨的、经验的医学理论体系。 二、方法论上的差异:西医学按照还原论的方法,把人体尽可能地分解为越来越细小的组成部分,依次在不同的层次上找到决定或体现人的生理、病理过程的形态或机能变化,把生命现象还原为一般的物理、化学现象。中医学则按元气论的方法,将人体生命活动整体的功能状态作为研究对象,将功能状态的变化规律作为研究内容,将干预因素与功能状态的相互关联作为其研究的线索,形成了中医学应用系统方法认识人体生命活动的独特体系。从当代系统科学的理论看,中医学理论体系具备了系统科学的一般特点。 三、研究对象上的差异: 西医学对研究对象的认识经历了从对人的生命认识的整体性把握,到以解剖的人(非生活场景中的人)和非人类(动物实验)的形态结构研究来模拟人的生理病理变化的过程。而中医学从来没有将其研究和观察的对象离开过活体的人的生命活动。对“人”这一相同的研究对象,就此分化出两个不同的研究侧面。 四、辨病与辨证的差异:针对人的生命组织、结构被破坏、被干扰,通过相应 中西医碰撞与结合的哲学思考的治疗手段使生命组织、结构恢复正常状态,对西医学来说是诊“病”治病的过程;对中医学来说则是审“证”治病的过程,是将运用四诊手段获取的临床资料,进行中医理论指导下的思维加工的过程。“病”和“证”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疾病表达方式,不可互相取代和印证。 以上几点决定了东西方医学的差异是根本性的。 对中国同时存在着的两种不同的医学理论,用科学哲学的术语来说,就是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医学范式。按照历史主义的观点,这两个范式是难以通约的,它们不可能相互理解、相互接受、相互融合。这是两种医学理论在我国社会长期并存并且矛盾冲突的根本原因。展望未来,按照真理一元观,两种医学体系终将为一个新的医学理论所取代。中医、西医的重大发展及其矛盾的真正解决,即有赖于这种新的医学范式的出现。这一范式不仅能够继承西医,而且能够内含中医;它将不仅能够解释现在中医和西医的所有事实,而且会为未来的发展开辟新的巨大的空间。这一新的医学范式的出现虽还需要时日,但似乎已经可以窥见其一线曙光了。 这也是中西医结合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