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从物化批判到技术批判——韦伯式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思想发展研究

论文摘要

韦伯式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不单是考察技术实体或者技术理性,而是整体考察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合理性,韦伯式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的发展脉络实质上就社会合理性批判的发展脉络,从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到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理论再到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直至芬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事实上就是社会合理性批判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深化和转向,都在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体系和韦伯的合理化理论体系两极之间轮转,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实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性问题是异化理论与合理化理论共同关注的问题。马克思的现代性问题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现象普遍异化的问题,而韦伯的现代性问题即合理化问题。在社会学视角下,从社会、文化和个体行为三个方面分别阐释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和韦伯的合理化理论,并且在马克思和韦伯两套理论体系争论的背景下深度耕犁异化与合理化的共同性与差异性,发现两者关系不能简单理解为是矛盾的或者同一的两套逻辑体系,而是矛盾与同一并存,即两者之间存在一种必要的张力。任何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都无法规避马克思和韦伯两大理论体系,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就是一次在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框架内对韦伯合理化理论整合的尝试,卢卡奇因之也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鼻祖,但是关于物化是对异化与合理化的扬弃还是调和的争议从未平息,而基本论证思路都是从马克思的视域或者从韦伯的视域论证整合的成败,而不是从物化理论的框架内对其逻辑和前设的追问和论证。在此,从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本身论证物化的逻辑连贯性和一致性,发现物化理论更倾向于是对异化理论和合理化理论的调和。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是搭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与法兰克福学派技术理性批判的桥梁。其实,不仅如此,卢卡奇的物化批判也是搭建韦伯的合理化理论与法兰克福学派技术理性批判的桥梁。马克思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的关系问题在学界研究的比较成熟,在此主要关注韦伯与法兰克福批判学派的理论继承和学理批判。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是技术哲学的逻辑起点,但是技术主题并不明确。物化主要停留在处理技术哲学的形式因方面的工作。海德格尔的技术哲学思想目的是为实现人的本真本己的存在,他的一些观点深刻影响到韦伯式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的进程。韦伯式马克思主义的技术主题是在海德格尔后才真正确立。海德格尔对技术追问的思想逻辑进程可以概括为:“存在”→“此在”→“此在的存在”→“此在的用具”→“此在对存在遗忘”→“此在的沉沦”→“自然科学”→“座架”。另外,对海德格尔技术哲学思想的阐释更是对海德格尔存在哲学的细化和深化,此在、存在、座架等要素在海德格尔技术思想中环环相连。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范畴,现象学方法甚至是解决历史哲学问题的方法都深刻影响到法兰克福学派,尤其是马尔库塞。法兰克福学派对韦伯价值中立的批判直至其对技术中立的批判旨趣,分别衍生出不同的技术理性批判理论。一方面是以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为代表的技术理性批判、工具理性批判旨趣;一方面是以哈贝马斯及其学生为代表的交往行为理性的建构旨趣。不同的政治文化倾向产生对技术的不同态度,对技术的不同态度产生不同的文化批判理论。通过重释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理论,意欲从历史的、整体的视角审视从形式合理性批判到技术理性批判再到艺术审美的演变逻辑,发现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理论是一次对各种理论的整合,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理论更是一次对马克思主义和韦伯主义两大理论体系的综合。单向度理论通过对技术理性的深刻批判揭示了发达工业社会的压抑性,但是马尔库塞终却走向浪漫和悲观的艺术审美解放路线,然而却是一条无法真正实现人类解放的路线。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是工具理性批判的继续,交往理性和工具理性面对同样的主题:物化。第一代法兰克福学派为克服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困难,将物化理论发展为工具理性批判,但是工具理性自身也存在逻辑悖论。所以在语言学转向的背景下,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实现从工具理性转向交往理性的转向,并在交往行为理论的框架内研究系统和生活世界的关系。在其理论框架内,物化也就意味着生活世界的殖民化,并通过建基于交往行为理论之上的商谈伦理对其进行解决。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进入高新技术时代,围绕技术标准、技术创新、生态环境、医疗安全等衍生的技术政治成为时下政治争论的主题。技术批判理论在现代西方特定的社会境况下应运而生,芬伯格通过对发生在法兰克福学派内部的哈贝马斯和马尔库塞之间争论的考察,基于后现代主义、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再次使法兰克福学派的技术理论重新焕发生命,创造了符合当下高新技术社会的新的技术批判理论。交往行为理论是在语言学转向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目的是批判社会的物化现象——生活世界殖民化。交往行为理论自从面世就不断面临着包括技术批判理论、社会分化理论和后现代主义思潮在内的各种理论的诘难。研究表明,它们批判的焦点集中在交往行为理论的“理想的言语情景”。通过对交往行为理论产生的理论背景的追溯,发现“理想的言语情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在一定意义上能驳斥各种理论的批判。哈贝马斯和芬伯格的技术民主化道路难以满足互联网时代的要求。在以建构主义为视角分析互联网的基础上,发现一种新的公共领域正在不断发展,网络社区力量的壮大为建构新的技术民主化道路提供了现实基础,而交往行为理论为建构新的技术民主化道路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此,发现整合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和芬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是一条值得探讨的技术发展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