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论科学的人文底蕴

论文摘要

当今流行的科学主义科学观、功利主义科学观和人本主义科学观都对科学作了各自不同的狭隘理解,但它们的共同缺陷是,只从实证知识的角度或实用工具的角度来理解科学,排除了科学的人文意义和人文蕴涵,否认了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联。这些科学观对人、社会和科学自身的发展都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要揭示这些狭隘科学观的偏颇,消除它们的负面影响,首要的是要对科学进行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的全方位的考究,还科学的本来面目,凸现它的人文底蕴: 科学的产生有深刻的人文基础和背景。科学产生于人对自由的祈求,自由的人追求人的自由是科学产生的人文元点;科学的产生离不开一定的人文背景,充满人文浪漫而又理性严谨的希腊人创造了灿烂的科学文化;偏重意识自由的精神传统与偏重行动自由的工匠传统在近代的结合,导致了近代科学的产生。 科学与人文总是在若即若离的复杂关系中共同发展。科学与人文原来是一体的,自近代以来科学与人文的对立是狭义的、暂时的,走向融合是它们发展的潮流,当代科学的发展呈现人文化的趋势就是明证。 科学方法中人文因素是不可或缺的。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科学方法无法与人文的非理性因素绝缘;科学家客观理性地探索自然的背后,始终隐藏认识主体的“自由创造”精神,科学研究同样需要信仰、直觉、顿悟、想象等“人文方法”;科学的“求真”思维方法也无法摆脱“向善”、“臻美”思维方法的深刻影响。 科学知识具有人文属性。现代诠释学揭示了科学科学知识的“人文”特征,提出了“理解”作为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统一基础;“科学知识社会学”对科学知识的透视结果表明,科学知识不仅仅是由自然界决定的,更主要是由社会人文因素决定的。 具有人文传统的科学对意识自由和行动自由的追求,实质上也就是对真善美的追求,因而科学不仅具有工具价值,也有精神价值。然而18、19世纪以来在狭隘科学观的导向下,科学背弃了它的精神传统,引起了所谓“科学危机”和社会不和谐等问题。让科学回归其人文本性,是实现科学、人和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而实施“自由教育”又是使科学回归人文的关键和现实途径,这在我国当代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