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利他主义的科学诠释与文化传承机制研究

论文摘要

利他主义由十九世纪实证主义哲学家和伦理学家孔德提出后,在抑制极端的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进一步膨胀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作为伦理学的行为理论,利他主义成为人性善恶的判断标准和道德行为目标。然而,利他主义的道德观由于片面强调为他人做出牺牲,完全忽视个人利益引起西方伦理思想史上利己与利他问题的长期争论,并始终未能走出道德与利益的伦理困境。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来,生物学家将利他主义用于研究动物的合作行为,揭示出动物利他行为的进化机制以及利己与利他的关系。随着社会生物学从生物学的角度对利他主义起源与进化机制的分析,人们逐渐认识到利他主义更宽泛的内涵。人类社会不仅存在为他人牺牲自己利益的纯粹利他主义,还广泛存在互惠利他主义,它是人类社会合作的基础。与此同时,经济学家从经济利益和行为动机方面揭示出利他主义有利于追求效用大化,得出了与生物学家相同的结论。生物学和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为在更广阔的学术视野中寻求利他主义的科学诠释奠定了理论基础。社会学家则更注重利他主义的社会性,强调人类一切行为包括利他行为并非遗传,而是后天学习和教育的结果。一些学者则试图从基因和文化方面揭示利他主义的起源和文化传承机制,提出了各种不同假说。利他主义的全方位诠释,扩大了伦理学的研究视角,改变利他仅仅意味着牺牲个人利益的传统伦理学准则,强调在与他人合作的基础上追求自身利益也是正当和道德的行为,由此超越利己与利他纯道德的善恶评判标准,树立利他也是为了更利己的伦理学新理念,这对于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之间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协调社会各阶层利益,重建社会伦理道德规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