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晚清时期中国科技传播模式研究

论文摘要

晚清时期是近代西方文明与中国传统文明第一次大面积相遇的时期。近代西方文明是科技文明的代表,而中国传统文明则是农业文明的代表,这两种文明广泛的接触和碰撞的后果是引发了西方科技文明向中国的渗透,促进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由于这两种文明本质的差异,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启发性的东西。另一方面,近代化前中国和日本同为封建制国家,几乎同时引进西方科学和技术,但其命运却大不相同。系统地研究这一时期的科学传播模式,对今天我们做好科技传播和科技发展有较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洋务运动时期,近代西方科学技术通过实物、传教士、学堂教育、留学生、译书出版等在中国广泛传播。另外,新式医院的开设扩大了科学传播的受众,近代企业的兴办为科学技术传播提供了强大动力。戊戌变法和晚清新政时期,是近代中国从封建帝国向现代国家转变的过渡时期,其学制的确立、留学政策的完善以及现代图书馆的建立等等都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传播,这一时期的科技传播模式从洋务运动时期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向“中西学融合会通”转变。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对课题问题的提出、相关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的现状、论文的创新之处以及论文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进而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框架。第二部分为晚清洋务运动时期的科技传播途径。通过对洋务运动时期科技传播方式的分析,归纳总结出晚清洋务运动时期我国的科技传播系统。第三部分为戊戌变法时期和晚清新政时期的科技传播途径,着重对戊戌变法和晚清新政这两个时期的特色传播方式进行分析。第四部分为晚清时期科技传播模式的比较研究,首先是中西科技传播模式的比较,即不同社会制度下的科技传播模式的比较。其次是中日两国科技传播模式的比较,通过晚清时期中日两国科技传播要素(内核要素和外部条件)的比较来说明晚清时期中日两国科技传播模式的差异,并得出这种差异的产生是由中日两国国家的性质不同所决定的。第五部分结束语,是对前四部分分析研究的概括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