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蒙古族游牧文化的生态哲学审视

论文摘要

从20世纪末开始中国环境问题,尤其北方内蒙古草原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面对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濒临破碎的形势下,有许多国内外学者从制度、经济、文化等不同的领域探求导致这种现状的根源以及出路。本文从生态哲学的角度,探析了蒙古族游牧文化的变迁的根源及其出路。所谓蒙古族游牧文化是指游牧民在蒙古高原地区上千年的游牧生产生活过程中,积累了如何协调人与牲畜、牲畜与牧草、牧草与草场之间的矛盾,并且在游牧实践中,逐渐创造了一整套适应内蒙古高原自然环境条件的独具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制度、风俗习惯以及哲学观念和宗教信仰。蒙古族游牧文化是一种生态文化,它包含着朴素的生态本体论、生态认识论及生态价值观的思想。这些朴素的生态哲学思想对当今草原生态环境恢复有着积极作用。从清朝末期开始的大量移民,尤其建国后人口的剧增导致了内蒙古草原人口膨胀;加上无限制的开垦使大部分草原消失;从而破坏了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历来遵循“草——畜——人”相互依赖的生物链,使草原退化、沙化。结果引起了游牧生产方式的衰败,蒙古族游牧文化也面临消亡的境地。但这不能成为蒙古族游牧文化变迁的根本原因,它的衰退有其更深层的原由。低效率制度的安排及不适应的文化渗透使得适合草原地区的游牧文化丧失了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功能,从而这种文化慢慢走向消亡的境地。从生态哲学视界审视,恢复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需要恢复蒙古游牧生产方式,恢复蒙古族游牧文化;恢复这种文化的途径在于采取合理的游牧畜牧业制度,把科学技术融到游牧生产方式,使游牧文化走向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