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清末统计学译著《统计通论》研究

论文摘要

甲午战争后,中国掀起了向日本学习的浪潮,西方统计学也从日本传到了中国。在这个过程中,横山雅男的《统计通论》作为当时在中国唯一广泛发行的统计学教科书,对于中国的影响最大,也代表了最初呈现在中国人面前的西方统计学的面貌。因此,本文以《统计通论》为切入点,研究西方统计学传入中国的历史,在内容上与中国古代统计相比的差别,以及横山雅男的社会统计学思想对于当时中国统计学风格的影响。第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相关的研究文献,以及本文的原创工作。第二部分,首先介绍了西方统计学兴起与发展的经济背景、社会背景、思想背景;其次介绍了日本引入西方统计学的社会背景以及过程;最后介绍了中国引入西方统计学的社会背景,并且调查了清末政府统计机构的建立过程、人员构成以及开展的统计工作,从中也可以看出政治的需要在当时中国引入统计学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第三部分,首先介绍了《统计通论》作者横山雅男的生平以及其在日本开展统计学教育的经历;其次介绍了译者钮永建、林卓男、孟森的生平以及他们留学日本的经历;最后整理分析了孟森在《统计通论》中的按语,从中可以看出孟森对于统计学、中国的学术以及政治制度等方面的看法。第四部分,首先调查了《统计通论》与《统计学讲义》、《统计讲义录》这三本书的关系,纠正了以前学者的错误;其次调查了日文版《统计通论》的版本情况;第三,调查了中文译本《统计通论》的版本情况,并且分析了其所对应的是哪个日文版本;最后,介绍了《统计通论》的主要内容。第五部分,首先介绍了西方近代统计学的三个主要思想:威廉·配第的政治算术理论、约翰·格朗特的生命统计理论、亚道尔夫·凯特勒的平均人理论;其次分析了横山雅男在《统计通论》中对于统计学的理解,包括统计学的定义、统计学的范围、统计学究竟是方法还是学问,统计学与其他各种学科的关系;最后分析了横山雅男对于大数法则的理解,尤其是其对于大数法则需要满足的前提的相关论述。第六部分,主要论述了《统计通论》在中国统计史上的作用。首先分析了清末引入中国的西方统计学与中国古代统计之间的异同,笔者认为两者之间的显著差别在于中国古代统计缺少了分析的思想;其次,调查了中国早期统计学教育的相关历史以及《统计通论》对于中国早期统计学教育的影响,并且论述了《统计通论》的社会统计学风格(相对于数理统计学)给中国早期统计学所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