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历史反思

论文摘要

五四前后是新文化、新思想和各种外来“主义”异常丰富而活跃的历史时期。此时,胡适站在自由主义渐进改革的立场上,提出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从而引发了“问题与主义”之争。这场“问题与主义”的论战,一直被学界视为实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一次交锋。然而,近年来,有学者对这一问题提出质疑,认为胡适与李大钊的讨论不论从历史事实还是学理层面都不构成“冲突”,也不能说是实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交锋”。针对学界对这一截然不同的观点,本文依据历史事实,进行了重新的反思和评价。关于“问题与主义”之争,胡适和李大钊的观点既有分歧又有相通之处。争论的分歧在指导思想上是关于实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之间的争论。另外,关于“革命”还是“改良”的问题、关于阶级斗争的问题等他们都各自持有不同的观点。除了分歧之外,他们的争论也有相通之处,双方都认为中国社会必须进行改造,同时,他们都具有反封建意识、反对空谈等等。关于“问题与主义”之争,要用历史的态度去反思这一争论。“问题与主义”之争,对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既有促进作用又有其负面影响。这次争论,使一大批中国先进分子转向马克思主义,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的先河;但同时也妨碍了人们对中国道路正确的价值判断,导致了新文化运动阵营内部的分裂。时至今日,这场短暂的争论对我们今天的现实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通过对“问题与主义”之争的研究,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在学术思想界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要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要正确处理好外来主义与中国国情的关系、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