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国外学者关于中国改革性质与模式的研究及其评价

论文摘要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变化及取得的成就对人类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心和广泛兴趣,对于中国改革性质与模式的研究逐步成为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国际性学术课题。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同时,从不同的视角反思自身的问题,对于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一段时期以来,国内相关研究还停留在简单的翻译和介绍层面,或对个别学者的理论进行评析,对于中国改革所涉及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总体性的评述还是一项空白。本文试图在全球化的坐标系中,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以批判和务实的精神去梳理和评析国外学者关于中国改革性质与模式的研究成果,在大量搜集整理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国外学者研究中涉及中国改革性质与模式的论著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与评析,以期对国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提供有益的补充和借鉴。第一部分,引言。通过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从总体上展示了学术界在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成果,并从多个层面论述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第二部分,国外学者研究中国改革的动因。关于中国改革重大问题的研究正日益成为国外学者学术研究的主题之一。这一部分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推动国外学者致力于中国改革研究的因素。1.中国改革的全球效应;2.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关切:3.为发展中国家探索现代化道路积累了经验;4.服务于国家利益。第三部分,国外学者对中国改革性质的研究。从国外学者的视角出发,多角度、多侧面地阐述了国外学者对中国改革性质的不同理解,选取了四个存在较多分歧和争议的重要理论问题,来评析国外学者的理论成果及其研究方法、特征和意义。1.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改革的必然性:当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符合本民族和时代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之时,中国面临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条件是: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农业生产力落后,农民极度贫困;国际上来自周边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压力以及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国外学者认为这几方面的因素决定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2.姓‘社’姓‘资’的争论:国外学者在关于改革后的中国是不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存在着一种很矛盾的认识:一方面称中国突破了对社会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另一方面,又对中国吸收资本主义有益成分后是否仍属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3.中国的“后社会主义”:通过对“后社会主义”理论的辨析,反思中国改革的现实与未来,激发新的思考,提取有益的借鉴。4.“市场社会主义”之争:区分国外市场社会主义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的不同。第四部分,国外学者关于中国改革模式的研究。对“中国模式”的研究是当今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此部分选取了三个热点问题进行梳理,分别是:1.从“北京共识”到中国模式;2.国外学者评析中国的“拉美化”倾向;3.国外学者关于中国政治改革的研究。国外学者从各自的理解出发,试图从各个角度去总结中国改革发展的模式,给中国贴上了各种不同的标签,带有不同程度的偏见,但这其中有一些观点对于我们总结改革的历史经验,探索未来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如“北京共识”概念的提出,启发了我们的思考,提升了我们的自信。第五部分,对国外学者关于中国改革研究的评价;总结了本文研究所体现的学术意义,并强调了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进行学术研究的重要性,概括分析了国外学者在研究中国改革问题时沿用的几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并从中提取对我们的研究有益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