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煅烧河蚌壳作催化剂制取生物柴油及其燃烧动力学特性研究

论文摘要

本论文是在国家“863”项目“生物质清洁高效预处理关键技术研究”(2012AA051502);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计划(2014KJCXJCRC015)“生物质成型燃料清洁高效燃烧技术研究”和郑州市科技创新团队(131PCXTD588)“生物质能转化与利用技术研究”等项目的共同资助下完成。本文从催化剂的制备开始,研究了废弃河蚌壳经前期处理后在高温下煅烧制取固体碱催化剂。经对蚌壳的分解规律进行试验分析,发现在均匀升温过程中,河蚌壳中的有机物成分在287℃~383℃温度范围内已经分解完全,389℃~458℃范围时没有失重发生,有一轻微的放热过程,此时蚌壳由文石相转变为方解石相。温度上升到600℃时,蚌壳开始分解,直到850℃试样不再失重,DTA曲线变得平缓,CaCO3几乎完全分解。在分解的第二阶段,失重率近似为蚌壳中碳酸钙含量约为94.68%。煅烧温度为1000℃时,煅烧产物表面积达到最大。采用正交分析得出煅烧温度为1000℃、初始粒径120μm和保温时间1.5h是获得较大比表面积的最佳工艺条件。当煅烧温度为1100℃时,产物出现轻微熔融烧结现象,从而使比表面积稍有减小。参与反应的醇油摩尔比为12:1、催化剂占反应用油脂的质量百分比为4%、最佳的温度为65℃左右、反应保持时间2.5h和搅拌速度为400rpm时,生物柴油的产率达到最大98.6%。对各因素进行正交分析得出,催化剂用量、醇油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搅拌速度对生物柴油产率的影响作用依次降低。虽然1100℃温度下煅烧的蚌壳发生微烧结现象,比表面积有所降低,但对C1000和C1100二者进行重复催化试验后表明,前者催化活性降低明显,并且二者在重复9次催化反应后,生物柴油产率仍在90%以上。这说明,催化剂的微烧结对防止CO2和H2O的毒化起到了很好的防护作用。经过对制备的生物柴油进行气象色谱测定,反应产物生物柴油纯度达到98.914%,得出生物柴油的平均分子量为C19H36O2。通过对生物柴油-柴油雾化特性的分析,以不同体积百分比含量的生物柴油与柴油混合,其雾化性能发生明显的改变。混合燃料空间雾化形态随着生物柴油含量的增加,雾状发散性逐渐减弱,雾锥角也逐渐减小,喷雾射程逐渐增加。喷油压力和环境压力的改变对混合燃油的雾化影响显著,随着喷油压力的增大,混合燃油锥角减小,喷雾射程增大,雾滴粒径变小;随着环境压力的增大,喷雾锥角增大,射程变短,雾滴粒径变小;随着喷油器喷孔孔径的增大,喷雾锥角减小,射程增长,微观雾滴粒径增大。混合燃料燃烧动力学特性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1)柴油机的有效耗油率随着混合燃料中生物柴油含量的增加而增大,有效热效率则稍有降低。NOX排放则随着生物柴油的增多而增加,但生物柴油%<40%的混合燃料NOX排放增加并不显著,差别不大;PM、HC和CO的排放随着生物柴油含量的增多明显减少。(2)随着喷油定时的推迟,混合燃料的有效热效率逐渐降低,耗油率增大,NOX排放逐渐减少,PM和HC排放逐渐升高,CO的排放三种燃料不尽相同,BD20燃料CO排放先减少后增多,BD40和BD60燃油的CO排放则是随着喷油的推迟而减少。(3)排气再循环能够降低混合气中的氧浓度,可以降低燃烧温度,能够有效破坏NOX的生成条件,但EGR%大于30%后,燃烧逐渐恶化,有效热效率降低,耗油率升高。在EGR%<30%的循环条件下,随着排气循环率的增大,NOX和PM逐渐减少,CO和HC的排放先减小后增多,总体排放量均在标准范围内。(4)进气压力越大,气缸混合气的比热容增大,温度降低;进气压力越高越容易形成混合气,雾化效果越好,燃料燃烧越充分,放热率增大,并且能够产生局部高温区。两方面原因致使缸内平均温度变化不大,进气压力对NOX的排放影响不大。对于同一混合燃料,EGR循环率相同的情况下,随着进气压力的增加,HC的排放先增多后减少,CO的排放在废气循环率较小的时候变化不大,当EGR%>25%后,随进气压力的升高,CO的排放量明显增加。(5)喷油压力升高,NOX和PM的排放呈下降趋势,HC排放在低EGR循环率时随喷油压力的升高而减少,在高EGR循环率时,HC排放随喷油压力升高而增加,对于BD20和BD40燃料,CO的排放则是随着喷油压力的升高而减少。而BD60的CO排放随喷油压力升高而增多,主要因为此时的混合燃料雾化效果较差使燃烧变差所致。(6)通过对三种工况下燃用5种不同生物柴油含量混合燃油的平均有效压力、最高爆发压力、指示功、NOX排放、CO排放和耗油率等5项特性指标参数进行了模糊评估。采用变异系数法求出各参数权重值,并对各工况下的实验参数进行归一化处理。模糊评估结果为BD30为最佳,其在动力性、典型有害气体的排放和经济性方面表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