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农村教育的“半边天”——新中国民办女教师口述史研究

论文摘要

民办教师是20世纪新中国教育史上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在教室里教书的农民,又是在田地里劳作的教师。他们待遇极低,生活清贫,却几十年如一日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为新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民办女教师,是民办教师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民办男教师相比,她们在艰苦条件下承担着更加沉重的工作任务和生活负担,亦农亦教的双重压力和尴尬身份在民办女教师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作为教师,她们尽心尽力完成教学任务;作为妻子和母亲,她们在家庭生活中承担着更重的负担和责任,这无疑使其在民办教师的职业生涯中品尝着更多的酸甜苦辣。本研究综合运用了口述史法和文献法,以七位普通民办教师的职业生涯和个体生活为线索,从女性的立场出发,用性别的视角,通过记录民办女教师的历史声音,力图去发掘民办女教师的人生经历及切身感受,考察了民办女教师倾情奉献的一生,凸显她们个体的存在及生命价值。本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对本研究中的主要概念进行分析界定,在对已有研究进行评述的基础上,指出本研究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并着重介绍了研究中的七位合作民办教师。第二部分运用历史文献和口述史料,以推动和促进民办教师产生、发展的政策为线索,对20世纪民办教师的产生及其演变的历史轨迹进行了简要梳理。第三部分以历史为背景,以民办女教师口述资料为主,以她们的职业生涯时间为线索,穿插相应的历史资料,勾勒出一幅完整的民办女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画面。通过民办女教师和民办男教师个体的语言,呈现出民办女教师和民办男教师初为人师时不同的情绪体验以及在任职过程中民办教师个体主动的努力或被动的成长;接着重点描述民办女教师个体在多重角色下的矛盾和纠结中做出的艰难取舍与抉择;最后讲述了在国家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的政策下,民办教师们所面临的或悲或喜的不同境遇。第四部分通过将民办教师与公办教师、民办女教师与民办男教师进行对比分析,归纳出民办女教师这一特殊的职业群体所具备的特征;并在对民办女教师的历史作用进行分析和肯定的基础上,凸显和强调了民办女教师作为民办教师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殊群体的历史功绩——她们用瘦弱的肩膀撑起了20世纪农村基础教育的“半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