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论我国外贸发展的战略转变

论文摘要

18-19世纪,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创立比较优势理论,后经赫克歇尔-俄林的完善及里昂惕夫的扩展,形成主流国际贸易学说。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理论依据。然而,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及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国际贸易发生显著变化,比较优势理论暴露出严重缺陷,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外贸指导的发展中国家也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具体到我国,如何跳出“比较优势陷阱”?如何更好地发展对外贸易,推动产业结构的提升及经济的全面发展?便成为国内各界人士所关注的问题,这也是笔者写此篇论文的初衷。笔者通过对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比较研究以及对国内外经济贸易进行全面详尽分析,得出结论:我们必须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培育竞争优势,逐渐实现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战略转变。 第一部分:对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进行详细的比较研究并作出客观评价。比较优势理论强调“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推动了自由贸易的发展,并成功地解释了产业间贸易格局。然而,它忽略了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等动态贸易利益。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其完全竞争与无规模经济的理论前提不复存在,它无法解释当今越来越普遍的产业内贸易现象,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也不一定成为真正的出口产品。相反,竞争优势理论以非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为理论前提,用非均衡的分析方法,强调国内市场与竞争,强调创新机制,强调政府与国内需求的作用,并对产业内贸易作出了很好的解释。总之,通过比较研究得出:竞争优势理论比比较优势理论更适合国际贸易的实际,具有更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第二部分:分析“比较优势陷阱”的形成以及比较优势战略在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中的不适应性。一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可能缺乏竞争优势而不能成为真正的出口产品;另方面,比较优势理论完全竞争与无规模经济的假设前提不复存在,国家被当成了贸易的主体,而忽视了企业的主体作用,从而导致了“比较优势陷阱”的产生。同时,通过对我国内外贸易实际的实证分析发现:我国的比较优势正在减弱;大国经济限制了我国比较优势的发挥,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难以为继,再加上世界贸易格局向高新技术产品转移,从而使得我国实施比较优势战略在未来经济的发展中出现不适应性。因此,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必须进行调整,从比较优势战略转变为竞争优势战略。 第三部分:详细分析了我国实行竞争优势战略的有利条件与限制因素。首先,我国外贸实行竞争优势战略的客观条件日益成熟;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整体竞争优势明显提高;对外贸易迅猛发展,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我国的比较优势正在发生着动态转换。其次,我国外贸实施竞争优势战略也存在着一些限制因素:国家竞争优势还比较薄弱;经济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隐患;企业竞争力还不够强等。因此,我们既要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必须实现从比较优势战略向竞争优势战略的转变,但同时也必须认清我国目前在实现这种转换过程中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从而制定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顺利地实现我国外贸发展的战略转变,推动经济的更快发展。 第四部分:对我国外贸如何推行竞争优势战略做出相应的制度设计。首先,我们必须继续发挥比较优势,以提高我国资源的配置效率,增加资本积累,突破规模经济贸易的投入约束,为竞争优势战略的推行打下基础。其次,我们必须以竟争优势战略为指导,从生产要素、国内需求、支撑产业、企业战略以及机遇与政府职能方面进行制度创新,大力培育我国的国家竟争优势,逐步实现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战略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