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取向研究

论文摘要

选择恰当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对于货币当局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研究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与取向,既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又具有广泛的实践价值。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以货币理论及其揭示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理论基础,在技术操作上以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等为标准,是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经济形势变化、制度变迁等综合力量相互作用下“相机抉择”的结果。 改革开放前,我国事实上以现金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改革开放后曾一度将现金和信贷规模作为中介目标。1994年,我国正式确定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 当前,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或适宜性遭到了削弱,其原因在于基础货币难以控制、货币乘数不太稳定、货币流通速度下降以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通畅等。 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利率、汇率、资产价格、通货膨胀率等其他可供选择的变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条件还未成熟或根本不具备,继续维持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选择是符合现实的。 未来形势的变化与冲击,如金融创新、网络金融、开放扩大以及利率市场化等,使利率上升为中介目标的可行性提高,我国应及时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转向利率这个核心目标。同时,在转轨时期,不应单纯盯住一个中介目标变量操作,而应进行目标“篮子”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