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偏向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近年来,为增长而竞争的最大代价莫过于财政分权过程中地方公共物品供给效率的下降。为了追求任期内的“政绩最大化”,地方官员在财政支出安排方面表现出不同的关注,其行为取向通过财政支出结构上就能得到最为直接而客观的体现。更令人担忧的是,分税制以来,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一直处于系统性的偏向,而且这种偏向并没有随着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而出现修正的迹象,相反继续保持着僵化的锁定状态。很显然,这种偏向状态对地方经济的良性发展和体制转轨的不断推进带来了严重危害。本文主要从乘数效应、挤出效应和马太效应三个维度刻画了财政支出结构偏向对宏观经济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基于以上认识,本文试图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来寻求造成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偏向的原因。从宏观上说,我们研究的是中国式财政联邦主义所带来的分权成本;但是,从微观上,我们要做的工作是从内生性的角度去理解形成财政支出结构的内在机理。一方面,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利用理论模型的分析使我们更加理解了财政竞争背后的经济机制和理论本质从而厘清了财政竞争和公共支出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计量模型的实证检验,我们发现,虽然目前我国不完善的转移支付制度和户籍制度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财政竞争的有效实施从而导致公共支出结构的偏向,但是在长期中财政竞争对于改善公共支出结构是动态有效的。另一方面,从新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出发,我们发现在中国式标尺竞争的推动下,地方官员自利行为是财政支出结构偏向的直接诱因:私人理性的放大造成了财政支出结构的偏向,公共理性的丧失导致了财政支出结构偏向的固化。如果把标尺竞争所带来的消极后果更一般化的理解,那么研究对象就是政府治理问题。通过论证,我们发现公共支出结构是由政府治理质量内生决定的。为了进一步改善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我们必须从三个方面进行优化治理。首先,促进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的有效实施。财政竞争的低效根源于现实的制度缺失。所以,如果能够进一步改革户籍制度使辖区间人口充分流动,那么有效的财政竞争就能使财政支出结构效率得到改进。另外,如果中央加大专项转移支付就可以弥补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的缺陷,从而保证公民享有最低公共服务。其次,改善地方政府的治理质量。我国已经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转变,所以,一方面政府必须充分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密切关注和满足社会成员的各种基本公共需求,为此,这就需要政府转变治理模式,快速实现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型,建立以公民为中心的地方治理;另一方面,中央也必须通过改进与完善晋升锦标赛机制才能真正实现地方官员的激励转型。最后,健全地方公共支出的监管机制。由于公共支出过程中经常出现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由此造成了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为了防止代理人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有效的财政监督机制和增加信息披露的财政透明制度是实现财政公开建立公共财政的有效途径。本文共分7章。第1章导论,包括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对本文中的研究对象进行界定,然后就相关的国内外经典文献进行评述,提出了文章的研究方法和具体思路,并对全文的研究内容和基本框架进行了简单概括。第2章是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偏向的现实考察,对1997-2009年地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了统计分析。第3章是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偏向的宏观经济效应,主要从乘数效应、挤出效应和马太效应三个维度来刻画财政支出结构偏向对宏观经济所造成的消极影响。第4章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利用理论模型的分析使我们更加理解了财政竞争背后的经济机制和理论本质从而厘清了财政竞争和公共支出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第5章从新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出发,我们发现在中国式标尺竞争的推动下,地方官员自利行为是财政支出结构偏向的直接诱因,然后从更一般化的理论分析,论证了公共支出结构是由政府治理质量内生决定的。第七章主要从促进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改善地方政府的治理质量和健全地方公共支出的监管机制三个方面来研究优化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治理机制。第八章结合前面相关的理论和实证的研究结果,对优化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和改善地方政府治理质量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