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模块化产业组织、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论文摘要

模块化是一种分解和构成复杂产品的方式。技术模块化导致了产业模块化,形成了以生产非一体化和产品内国际分工为基本特征的模块化产业组织。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各个阶段与不同国家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相匹配,发展中国家企业自然就成为了劳动密集型生产阶段的代工者,被发达国家控制的全球价值链所俘获,长期处于价值链的低端锁定地位。这一现实给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追赶和产业升级带来了巨大障碍,对中国来说,如何利用模块化的契机来提升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推进产业升级,提高出口产品国内技术含量,从而突破全球价值链的低端锁定状态,是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课题。模块化产业组织视角下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研究具有深刻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第一,如何确定不同产品建构下的技术能力提升和产业升级路径;第二,如何在模块化知识分工条件下提高模块创新能力,建立良性运行的模块化技术创新机制;第三,模块化分工的技术溢出效应是否存在,如果存在,技术溢出效应具有哪些特征。综合运用了理论与实证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系统分析方法、博弈分析方法和数理分析方法;实证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因子分析方法、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方法和案例分析方法。实证研究的重点在于运用面板数据回归方法对中国制造业参与垂直专业化国际分工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检验,针对垂直专业化分工与R&D投入、R&D产出之间的动态关系,以及加工贸易出口比重与专利类型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两个方面。第一,提出了从模块化分工到产业升级的实现路径。虽然模块化分工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俘获型价值链形成的必要条件,但是中国仍然可以利用模块化分工的机会使本土企业的核心能力向价值链高附加值环节延伸,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就是模块化技术创新。第二,对垂直专业化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经验研究。由于模块化产业组织的基本特征是垂直专业化国际分工,因此可以通过对垂直专业化技术溢出效应的经验研究来检验中国参与垂直专业化国际分工是否促进了产业技术创新,即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技术溢出效应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其具体表现又是怎样的,从而完善以强化技术溢出效应为目的的产业创新机制和科技管理政策。研究得出了六点基本结论。第一,模块化产业组织技术创新的微观机制表现为模块化的知识基础和操作基础,中观机制表现为产业标准创新和模块创新,宏观机制表现为模块化生产网络环境下国家层面的开放式创新战略。第二,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空间集聚性分布特征,以区位差异为前提的极化效应导致东部地区成为技术创新的集群地带。第三,在模块化产业组织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参与垂直专业化国际分工在整体上促进了产业技术创新,对以专利申请数表征的R&D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垂直专业化国际分工对中国本土代工企业的R&D投入具有一定的“挤出”效应。第四,中国制造业参与垂直专业化国际分工程度的提高只是促进了低层次的外围创新,对高层次的核心技术创新非但没有促进作用,反而产生了阻碍作用。第五,在模块化产业组织背景下,中国面临两种不同视角的产业升级困境。一是基于产品建构视角的产品建构陷阱,即产品价值链的低端锁定状态和系统创新瓶颈;二是基于全球价值网络视角的低端锁定状态。第六,中国产业升级路径选择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遵循比较优势演化规律。中国的产业升级路径应该是非线性的,产业内升级是产业升级的收敛点;二是获取产品建构优势。在技术模块化背景下应当与先进企业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将核心能力向价值链高端环节延伸;在技术集成化背景下应当在合作过程中保持独立性,运用价值链分工协作方式化解系统创新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