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城市化过程中的非均衡发展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改革开放后,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和城市化进程正在中国轰轰烈烈地展开,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从1978年的17.9%迅速上升到2008年的45.7%,平均每年城市化水平上升3个百分点,中国已经进入了城市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城市化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生活发展的主旋律。人口迁移和城市化进程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结构。随着中国新一轮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展开,基础设施和物流、信息网络的建成将资源的流动、人员的流动、信息的交流将会更加便捷和频繁,促进制造业大规模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随着中西部地区非农产业的发展、就业机会的增加、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将加速。中国的城市化将进入全面加速的发展时期,城市化将是今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城市化是一个均衡发展的过程,是产业结构转变、就业结构变化、要素流动、人口迁移、农民身份转换、城市居民和新移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普遍享受城市公共服务,从而真正实现向城市社会转变的发展过程。像中国经济领域的市场化改革一样,城市化进程应该由市场力量起主导作用,政府发挥纠正市场失灵和提供公务服务的职能。然而,非均衡发展问题已经深入到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如同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非均衡发展问题一样,目前城市化进程中同样也出现了非均衡发展问题——城市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问题之间的矛盾、城市化收益分配和全民分享之间的矛盾、城市政府职能扩展和市场化力量之间的矛盾、城市发展和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等等,并没有真正实现城市化的均衡发展。本文选取了其中几个比较突出的矛盾、也是社会各界比较关心和集中讨论的问题作为城市化进程中非均衡发展中的研究对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城市化成果的社会分享机制缺失,例如普通劳动者、特别是以数量庞大的进城务工人员为代表的城市新移民收入水平长期偏低,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城市新移民被排斥在均等的公共服务之外,无法真正享受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成果;第二,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资本过剩这一非均衡发展现象,同样也反映在城市化进程中。例如,资本造城的现象十分普遍,各地政府纷纷采用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来推动本地经济发展,并且将城市化片面地等同与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第三,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源关系失调,在城市化过程中突出表现为城市发展和不断扩大的土地需求之间的矛盾;而由于城市化成果的社会分享机制缺失和地方政府取代市场作为土地供应方,使得地方政府和失地农民的征地矛盾不断升级。虽然在改革开放后学术界对城市化进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诸多的研究成果,但目前城市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城市合理规模的讨论、归纳总结中国城市化的特征和机制,为政府咨询、规划等服务的应用型研究居于主流。而对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后,由于短期内发生的巨大转变带来的利益变动与冲突,并导致非均衡发展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而这类问题恰恰会影响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和基础,从而影响城市化长久、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渐进式改革带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方式,引发了中国经济的非均衡发展问题,同样也是产生城市化过程中的非均衡发展问题的根源。从经济发展方式出发,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的研究视角,来分析和研究影响城市化过程中的非均衡发展问题的真正经济原因,从而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引发这些变化、矛盾、冲突的原因,并寻求相应的疏导和变革的方法。同时,通过社会空间统一体角度来分析中国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发展的研究已经展开,而中国经济中主要的推动力量——地方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过程中作用,也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吸收和借鉴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城市化的影响,并综合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空间理论体系和地方政府治理模式的理论,具体分析城市化进程中的非均衡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供相关的政策建议。本论文共有五章,主要内容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部分,为第二章理论和文献综述,共四节内容:第一节阐述了从经济发展方式出发来研究城市化过程中的非均衡发展问题,对计划经济时期的经济发展方式进行简要回顾,并阐述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渐进式改革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节具体展开,论述了资本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对城市化过程中的非均衡发展问题的影响,并结合城市空间结构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及其代表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空间理论体系,阐述了目前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空间资本化的特点。第三节阐述了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对城市化过程中的非均衡发展问题的影响,分别阐述了从地方政府治理模式的角度来研究城市化问题,地方政府企业化经营的治理模式、中国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方式造成了地方政府企业化经营、以及中国地方政府在城市化进程中“经营城市”的企业化经营行为。第四节阐述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对城市化过程中的非均衡发展问题的影响,分别阐述了从外向型经济发展方式的角度来研究城市化问题、资本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国内产能过剩形成对外向型经济的依赖、地方政府企业化经营也形成对外向型经济的依赖、引进外资承接低附加值制造业的全球转移使得我国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为了对中国城市化发展历程做一个全面理解和梳理,第三章介绍了中国城市化的过程、经验和主要问题,共三节内容:第一节简要回顾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城市化的模式和特点。第二节分析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城市化动力、发展模式。第三节分析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化的特点、主要经验和问题,在此基础上再对城市化进程中非均衡发展问题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分析。第二部分为实证部分,由第四章共四节内容构成。分别阐述了当前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非均衡发展问题,主要有普通劳动者收入低保障差;城市化片面等同与城市建设、房地产成为支柱产业;城市化进程中征用农地矛盾突出等问题,并运用经济发展方式中存在的问题、综合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空间理论体系和地方政府治理模式的理论,分析这些非均衡发展问题产生的多方面的原因。第三部分为政策建议,由第五章共四节内容构成,基于上述的理论分析和问题剖析,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转变投资驱动型和外向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深化市场化改革转变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方式,进行收入分配方式改革和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以推动城市化均衡、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