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开放进程中要素市场扭曲与宏观经济失衡

论文摘要

本文的主要任务是从要素市场角度来解释我国的宏观经济失衡。三十年来,与产品市场价格改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改革严重滞后,地区间、行业间要素市场分割现象严重,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在要素的获得和使用等方面差异很大,计划经济的残余还在影响着要素市场的正常运行。要素市场的扭曲妨碍了生产资源的有效配置,进而导致宏观经济失衡。以劳动力市场为例,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歧视性的教育、医疗等相关制度又加剧了这一状况,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难以获得合理的要素报酬;对于中高级知识分子来说,医疗、子女受教育以及不合理的人事制度等也限制了他们的合理流动。劳动力市场的扭曲使得劳动者得不到合理的要素报酬,抑制了居民收入的增长,从而导致消费需求持续低迷,内需不足,不得不加大投资,造成内部失衡;不得不过度依赖出口来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从而导致外部失衡。宏观经济失衡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外表现为“双顺差”长期存在,对内则主要是消费、投资比例失调,内需不足。宏观经济失衡中,内部失衡是主要因素,外部失衡是内部失衡的突出表现,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当中国经济遭遇负面外部冲击时,经济失衡带来的矛盾就会集中爆发。当前宏观经济内外失衡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平稳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不得不面临的一道难题。本文认为中国宏观经济失衡的根本原因是要素市场发育不完善,要素市场价格扭曲导致宏观经济内外失衡,力图从微观角度对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失衡作出解释。首先,在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相关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构建起一个理论分析框架。三十年来,中国要素市场变迁表现出了相当的复杂性和独特性,这一分析框架要充分体现影响中国要素市场发展的各主要因素。一是要符合微观经济规律。扭曲是对理想均衡状态的一种偏离,从微观角度来看,简单的说,当MRS L1 K≠MRSL2K时,要素市场发生扭曲。二是从宏观角度分析要素市场扭曲如何通过影响收入分配,进而造成消费不足、投资过度和国际收支“双顺差”,即宏观经济失衡。三是要体现出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一方面是中国充分发挥要素禀赋,获取比较利益;另一方面是开放对要素价格及产业发展的影响。四是要体现发展的特点。发展中国家具有不同于发达国家的要素禀赋,劳动力人口众多,而资本相对匮乏。在强烈的发展经济的愿望指导下,发展中国家为了加快经济增长速度往往人为地扭曲要素市场。五是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均衡的实现,借助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讨论开放条件下一个国家如何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实现宏观经济内外均衡。其次,对中国要素市场的变迁和扭曲进行分析。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社会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的要素市场演变一方面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另一方面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转轨的影响,所以本章首先分析了要素市场发育的“中国式”背景。进而从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和土地市场三个方面介绍了中国要素市场的演变和当前的状况。并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当前我国要素市场的扭曲程度进行测度。第三,阐述我国要素市场扭曲与宏观经济失衡之间的关系。首先,指出我国宏观经济失衡的几个基本特征:过度投资、消费不足、高增长与低就业并存以及双顺差,总的来看,表现为要素市场扭曲下低成本出口导致的宏观经济失衡。其次,基于要素市场对消费不足、过度投资、就业不足和双顺差进行分析。最后,对要素市场和宏观经济失衡进行数量验证。第四,完善要素市场的思考。一是劳动力市场改革要按照有利于劳动力自由流动和人力资源配置,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开展。从体制机制改革入手,在调整区域发展政策、产业政策、所有制结构政策、城镇化政策等宏观决策过程中,逐步取消地域界限、户籍界限、行业界限,淡化所有制身份,消除人为的市场分割和干扰,实现劳动力市场的高效运行。二是针对我国短期内资本市场强制性制度变迁所带来的种种弊端,深化资本市场的改革,推进资本市场开放,完善资本市场结构,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消除市场扭曲,建设一个更加公正、透明、高效的资本市场。三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原则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明确我国土地市场利益主体的权利范围,有效地制约部分地方政府的行为,减少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建立透明公开的土地市场。本文以中国转型时期为研究背景,运用现代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对生产要素市场扭曲的经济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这不仅加深了人们对转型时期生产要素市场扭曲的理解,而且对我国要素资源配置和整体经济效率的提高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