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国家公园运作的经济学分析

论文摘要

中国于2004年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并把实现这一目标作为中国在发展机遇期的重大战略任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十分丰富,它包括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的内容。这些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必须统筹、协调和发展好各方面的关系,特别是维护和发展好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和谐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加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之间的协调发展,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引下,世界国家公园运动方兴未艾,正前所未有地改变着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形态。国家公园作为生态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和示范区域,对其实行科学规划、规范建设、依法管理、全民参与和市场化经营,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满足目前日益严峻的国家生态安全需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的必然要求;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再造绿色经济和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有着深刻的现实指导意义,需要在理论上勇于研究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国家公园概念引入我国的时间较短,在中国的实践才刚刚起步。人们还习惯于把国家公园等同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其它旅游目的地,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家公园的战略地位认识不足,缺乏系统研究和理论创新。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汲取和借鉴国外的优秀成果和经验教训,科学、合理、有效地建设、保护、经营和管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体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干预公共物品供求的宏观调控作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我国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全国统一的国家公园体系,关于国家公园的研究基本上还处于摸索阶段。我国有许多与国家公园功能相近的自然和历史文化保护区域,要求加强保护的声音更多地来自自然和文史方面的专家,他们往往只从各自的专业强调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政府和民众对这些隐含的知识并不充分了解和关心。旅游功能很强而且旅游设施较完善的保护区赢得了更多人的喜爱和关心,而其它生态功能和科研功能较强的区域则处于被边缘化的尴尬之中。国家公园发展战略涉及到经济社会体制的诸多方面。本文从国家公园的概念、形态、功能、历史入手,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制度经济学、资源和环境经济学、系统生态学、公共经济学、旅游经济学等学科的分析工具和研究成果,力求辩析国家公园的建设、经营、管理和运行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探讨中国国家公园体系发展的宏观制度环境和微观运行效率,以期引起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和经济学界对国家公园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关注和研究,充分发挥国家公园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促进中国国家公园体系尽快建立并步入世界先进行列。本文紧密结合国际生态经济学和国家公园理论的最新成果及我国国家公园功能区的发展实际,从社会再生产的四大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研究出发,提出了物质产品与生态产品都是社会总产品的组成部分的命题。从两大部类再生产的平衡论述了经济资源与生态资源的对立性与统一性。对国家公园服务的使用价值和价值辩析,说明了公益部门的劳动同样创造价值并参与价值分配的客观必然性。从对国家公园生态效益外部性分析提出了生态地租的概念,研究了生态地租的表现形式、形成机制、作用机理和分割绩效。从区域协调分工和可持续发展理论说明了建立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我国生态安全现状、区域协调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社会和谐凝聚等方面论证了建设国家公园体系的必要性;从我国国家公园资源禀赋、经济基础和技术能力等方面阐述了我国建设国家公园的可行性;结合我国保护区管理现状,专门推介了美国国家公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从对我国现行管理体制的剖析提出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的方向和路径;从国家公园贫困的特殊性入手,研究了国家公园反贫困的一般工具和政策框架;从生态旅游的发展机制着手,对我国国家公园特许经营的制度设计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主张和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