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四川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论文摘要

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十一五”时期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何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新农村建设与反贫困这一世界性、全局性的重大历史问题结合起来,已经成为摆在贫困地区决策者、组织者、建设者和广大干部群众面前的一大难题。 中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摆脱贫困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经过20多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历史上形成的贫困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落后状态还没有根本改变,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社会成员内部的收入差距还在继续扩大。究其原因,还在于在贫困地区这一“问题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比一般区域更大的难度。贫困地区不仅经济条件、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且自然条件也非常恶劣,生态脆弱,环境破坏严重,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如何建立一种长效机制,使贫困地区摆脱贫困与生态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实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外理论和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四川贫困地区地处川西北高寒藏羌区、攀西大小凉山彝区、川北秦巴山区、川南乌蒙山区和川中丘陵地区,多为民族聚集区和革命老区,生态环境脆弱,贫困呈点状分布。在这样一个复杂区域、特殊区域进行扶贫开发,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