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转型期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研究——一个竞争与均等化视角的分析框架

论文摘要

本文认为政府间财政关系是具体的、动态的,需要通过一定形式来表现,这些表现形式本身也在改变着这些关系,同时,人们也要通过这些形式来观察政府间财政关系。政府行为是这些表现形式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各级政府是构成政府间财政关系的行为主体,政府行为反映了政府的目标和所面临的约束条件,政府行为不仅是政府间财政关系的产物和结果,而且还调节、改变着政府间财政关系。因此,从分析政府行为入手,研究政府间财政关系更能够把握其中的本质。政府间财政竞争与均等化就是其中重要的政府行为。自实行分权化改革以来,政府间财政竞争与均等化已成为中国重要的财政现象。财政竞争的现状如何?财政竞争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产生哪些影响?财政竞争是否有利于改善公共服务?中央政府的均等化措施效果如何?这些措施对地方政府的财政努力产生了哪些影响?通过对财政竞争和均等化的分析,能否对目前的政府间财政关系做出一个客观的评价,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这些问题引导笔者将本文的目标定位于:构建转型期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框架内,对中国的财政竞争与均等化进行经验检验,并从财政竞争与均等化的视角,对中国财政体制的变迁进行再解释。通过文献综述,笔者发现同财政联邦主义的经典模型相比,中国国情的显著特征表现在三方面:①单一制、中央集权、但财政分权客观存在;②人口流动受限制,居民无法用脚投票;税收立法权高度集中,地方政府税收自主程度有限;③官员委任制,存在政治精英间关于政治权力的潜在竞争。显然,需要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国内学术界在财政竞争与均等化方面,虽然做出了一些有益探索,但是,关于财政竞争对地方政府行为及社会福利的影响、各类转移支付的均等化绩效、各类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财政努力的影响等方面的实证研究还有待深入。本文秉承历史与逻辑的方法并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传统,一方面,将借鉴现有理论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另一方面,将通过历史考察和经验检验来验证分析框架的有效性。在构建分析框架时,将按照经济学中的“经济人”传统,假设政府由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政府官员组成,政府官员的行为决定政府行为。在中国的现实条件下,一般而言,政府官员必须通过发展地方经济、满足当地居民公共需求、保一方平安才能实现自己的利益目标。同时,鉴于中国正处于由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特殊国情,本文将遵循动态演进和财政联邦主义方法论。本文将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文献综述,包括第二章公共产品与政府间财政分工和第三章财政竞争与均等化的机制研究;第二部分理论分析框架的构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