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适度规模经营: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微观基础——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论文摘要

农业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农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也就是农业提供剩余产品能力的提高,更是各国工业化、城市化和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基础。我国目前农业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很低,农业生产面临着来自国外发达国家农业的巨大竞争压力。来自内外部的双重压力要求我国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而农业现代化的核心与实质是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现代化,也是农业提供剩余产品能力的提高。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的途径很多,比如可以通过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生产技能和文化素质、促进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促进生产资料的规模化使用和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等来实现。但在所有这些条件与途径中,生产资料的规模化使用,也就是适度规模经营,是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微观基础。适度的规模经营,可以促进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促进农业的投资,从而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因而,本文选适度规模经营: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微观基础这一研究主题,不仅具有理论意义,在我国还有特别的实践意义。 本论文除导言外,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农业现代化理论、农业经济理论和农业规模经营的基础理论进行分析,得出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是生产力的提高和现代化、微观基础是规模经营的结论,重点分析了土地规模对农业生产各种效率提高的重要作用,并对规模经营、经营规模适度性等一些基本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部分主要从生产力层面(土地要素流动、劳动力与人口流动)、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层面(农业的市场化与组织化体系、土地产权制度与承包制度变革等)逐层展开,分析我国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的途径、前提和外部条件等。第三部分是全文的落脚点,提出我国应该以土地产出率的提高为农业规模经营的基础目标、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主要目标、微观经济效益的提高为微观经营者必要目标,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农产自愿和市场主导的原则,根据各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条件与土地资源条件,多形式、分地域、逐层次的推进我国农业经营适度规模化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