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人力资本、企业制度与绩效

论文摘要

论文以“人力资本、企业制度与绩效”作为研究主题,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人力资本理论、企业制度理论与企业绩效差异根源理论,构筑起人力资本、企业制度与企业绩效相互作用关系的基本理论框架,并在实证检验该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将该理论成果运用于中国国有企业的绩效改进与制度创新。论文共包括8章: 第1章主要对与论文选题相关的理论文献进行回顾与评论,以为后文构筑人力资本、企业制度与企业绩效相互作用关系的理论框架进行前期铺垫。一是对人力资本理论的思想渊源与研究主线进行系统梳理,二是对企业性质的生产论、契约论、人力资本论、博弈论、能力论、知识论、价值均衡论等七种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评述,三是对“资本雇佣劳动”理论、“劳动雇佣资本”理论和企业所有权共享理论进行评述,四是对企业绩效差异根源外生论和企业绩效差异根源内生论(包括契约论与能力论)进行评述。 第2章为人力资本的涵义、特征与类型。论文首先对人力资本的涵义进行了界定,指出“人力资本是指特定行为主体为增加未来效用或实现价值增值,通过有意识地投资活动而获得的,具有异能性和边际收益递增性的、依附于人身上的知识、技术、信息、健康、道德、信誉和社会关系的总和。”其次,论文对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投资特征、组织特征和价值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论文在介绍国内有代表性的人力资本分类方法的基础上,依据人力资本的异能性,将人力资本划分为一般型、专业型和创新型人力资本三种类型。 第3章主要运用博弈论和马克思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分析方法考察人力资本嬗变与企业制度演化的内在关系。论文在对企业性质、企业制度和企业所有权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企业所有权的配置逻辑进行博弈分析,然后对人力资本嬗变与企业制度的演化进行历史分析,指出:“企业的本质在于合作剩余的创造和分配,而合作剩余索取权配置取决于要素所有者拥有的谈判力强弱以及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选择的博弈策略。历史地看,要素所有者的谈判力强弱以及选择的博弈策略都是随着技术条件和市场状况等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因此企业制度也在不断演化。从质的演化趋势看,人力资本不仅参与合作剩余的分享,而且分享的份额不断递增:从量的演化过程看,主流企业制度的演化大致经历了资本家主导式、经理主导式、专家主导式等几个阶段。但是,企业制度的演化并非是直线式进行的,即使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物力资本也不可能完全退出合作剩余的分享舞台,当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后,人力资本产权与物力资本产权将由分离走向融合、由对立走向统一,合作剩余索取权归全体劳动者享有,而这时的劳动者既是人力资本所有者又是物力资本所有者。” 第4章为企业绩效差异根源的理论探讨,揭示人力资本(特别是创新型人力资本及其集成)、企业制度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论文首先以人力资本为融合点,将契约理论与能力理论相融合,构建起一个关于企业绩效差异根源的模型框架,认为:“企业绩效本质上是人力资本与制度安排的函数,全面地看,企业绩效是由企业拥有的人力资本能力存量以及产权、竞争、管理等内外部制度环境综合决定的,但从战略意义上讲,企业绩效是创新型人力资本及其集成与制度安排的函数,其中创新型人力资本及其集成是决定企业绩效的关键因素。”然后,论文着重对三个问题进行了分析:一是创新型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差异的决定作用分析,二是创新型人力资本产权主体的一般行为假设与创新行为分析,三是企业制度对创新型人力资本产权主体一般行为与创新行为的作用机理分析。 第5章为转轨期国有企业绩效的实证分析与制度创新战略。论文首先对转轨期国有企业的绩效现状进行了描述,即“转轨期国有企业的绩效是逐步提高的,但与非国有企业想比,国有企业的绩效则较为低下。”其次,论文对转轨期国有企业绩效相对低下的根源进行了探讨,国内学者分别从所有制性质、市场资源利用、公有产权的模糊性、委托代理链的长短、管理型式和组织形式、企业家能力及其发挥、人力资本产权界定的差异等不同角度进行了解释,但均不能令人满意.论文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通过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创新动力与能力的比较,证明转轨期国有企业绩效相对低下的根源在于:缺乏创新型人力资本,企业创新动力与创新能力双重不足。基于此,论文最后一节提出要以创新型人力资本为核心实施国有企业绩效改进与制度创新的战略。 第6章为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这是国有企业绩效改进与制度创新的重要战略之一。论文在对西方企业和中国企业绩效评价理论与方法的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演变进行评述的基础上,提出:“在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以财务层面绩效评价为落脚点(体现绩效评价的宗旨),以创新为内核(体现企业的创新型人力资本),以影响企业战略经营成功的要素为主干(体现企业战略经营与管理的要求),包括财务、创新、员工和客户四个层面、基本与辅助两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