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低碳经济发展研究:理论分析和政策选择

论文摘要

气候变化已成为重要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低碳经济正是为应对气候变化而提出来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竞相推动经济向低碳转型。中国是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深远的国家,发展低碳经济具有紧迫性。发展低碳经济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既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又可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尽管如此,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一定的成本,脱离实际的过高减排目标会破坏产业发展和演进的自身规律,从而危害整个国民经济。因此,中国应以基本国情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技术进步为核心,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以激励政策为手段,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低碳经济发展之路。本文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研究思路,以理论研究为基础,以政策研究为落脚点,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统一,体现理论与实践相契合,政策与问题相对应。首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采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深刻分析气候变化危机的根源和具体成因,并指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应该坚持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其次,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和环境经济学相关理论为基础,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低碳经济发展实践的异同点;运用定量和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中国碳排放特征及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运用定性分析方法,总结出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优劣势。最后根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提出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思路和政策体系。导论部分,阐述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并进行简要评述,然后指出本文所要研究的对象,采用的分析框架、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论文第一章,阐述全球气候变化的历程、形势和影响,并提出低碳经济兴起的背景和过程,界定低碳经济相关概念,总结低碳经济内涵和特征,并指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论文第二、三、四章,分别从理论、方法论和实践三个角度研究低碳经济。第二章系统总结低碳经济相关理论,包括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和生态经济学思想;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生态足迹理论、脱钩理论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以及生态经济、可持续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理论等,从而构建低碳经济研究的理论框架。第三章主要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批判吸收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气候变化危机进行深层次的思想和制度原因分析,从而提出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应坚持的方法论。第四章,比较分析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低碳经济发展的异同点,为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论文第五章,主要从定量分析和实证分析的角度研究碳排放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首先,通过定量和比较分析,总结出中国碳排放的特征;其次,利用卡亚模型对碳排放的驱动因子、产业结构及能源结构与碳排放的相关关系、中国碳减排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利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实证分析碳排放和人均GDP的关系;在传统的索罗经济增长模型中加入环境和环境治理因子构建低碳约束下的经济增长模型,分析环境质量和环境治理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后分析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中的利益博弈,并由此引发的分歧和争议,并探讨在不同的谈判结果下将对中国发展的影响。论文第六、七章,分别从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对策两个层面进行研究。第六章分析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客观困难、体制性障碍和优势,并简要评述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政策。第七章,在前面六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和政策框架。在本文中,作者主要进行了如下理论思考:其一,提出新的视角,即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对气候变化危机的成因和解决方案进行分析研究。其二,构建新的指标,即构建新的产业结构系数和能源结构系数,用于分析经济结构与碳排放的相关关系。其三,进行新的实证分析,即收集最新的统计数据,对碳排放驱动因子、经济结构与碳排放的相关关系、碳排放和GDP之间的关系等进行实证研究。其四,采用新的模型,即对传统的EKC进行了一点修改,并用于分析碳排放随GDP增长的趋势。其五,得出新的结论,即1.西方生态思想和资本主义制度分别是气候变化危机的思想和制度根源,生态殖民主义和生态霸权主义是气候变化会议难以取得共识,达成一致行动的主要原因。2.低碳经济发展没有统一模式,中国应该基于本国国情走中国特色低碳经济发展道路。3.1980-2008年间,中国碳排放的最大驱动力是人均GDP的增长,最大减排因子是能源强度的降低,而单位能源的碳强度对碳排放的贡献为正。4.西方发达国家(样本国家)都已经越过EKC的转折点(拐点),进入稳步减排的轨道,而发展中国家(样本国家)都处于EKC的爬坡阶段。5.完全通过市场调节实现经济向低碳转型需要很长时间,因此政府干预对于发展低碳经济是必不可少的。6.提出新的低碳经济发展思路和政策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