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中国东西部地区城市化比较研究

论文摘要

城市化是人类生产、生活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由分散式向集中式的转变。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的研究因学科不同,因视角不同,因研究方法不同,而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综观之,大多数研究侧重于个体研究和一般性研究,缺乏比较性与联系性。本文在不放弃一般性研究的前提下,强调区域城市化研究的比较性与联系性,通过对中国东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的比较研究,采用实证与理论的方法对二者的差异作出表征与解释,进而探索促进中国东西部地区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政策选择。 具体来说,通过对中国城市及城市化一般历史的考察,总结出中国不同时期城市化之特点,进而为东西部比较提供历史背景支持。在具体行文过程中,通过四个方面对东西部城市化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研究:在历史起点方面,东部较之西部起点时间早,城市化水平高,战争影响少;在动力机制方面,东部较之西部自主性强,历史基础好,动力来源广;在发展进程方面,东部较之西部呈现间断性,但层次水平高,且二者发展具有交替性特点;在城市体系方面,东部较之西部城市体系合理,金字塔规律表现突出。其次,笔者通过三个影响因素对这一区域城市化差异进行了理论解释。第一个影响因素是国家区域政策。在分析了区域政策一般理论及效率与公平目标选择之后,行文论述了中国改革开放前后区域政策目标变动、具体政策实施变化及其对东西部城市化发展所产生的不同效应。改革开放前国家区域均衡政策对东部是压制效应,对西部是刺激效应;改革开放后国家区域非均衡增长政策对东部是激励效应,对西部是制肘效应。第二个影响因素是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演进是城市化的核心动力,在分析了钱纳里模型、中国产业结构与城市化关系后,笔者对东西部产业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东西部地区第二产业对城市化的贡献都要小于全国水平,西部较之东部更趋重工业化,但对显性城市化水平贡献要大于东部。第三个影响因素是异地城市化。产业结构演进与产业集聚的结合分析引出了异地城市化,城市生存成本与异地隐性城市化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以区域三元结构为基础构建了两地六部门城市化理论。对东西部地区两个时期(改革前后)异地城市化对城市化的影响分析,得出了城-城之间的异地城市化在提高一地城市化水平时限制了人口迁出地的城市化发展,而乡-城之间的异地城市化对迁出地与迁入地城市化都有促进作用。最后,为促进东西部地区城市化的协调发展,笔者分别对中央政府、西部政府、东部政府提出了政策建议。对于中央政府来说,主要是在区域政策回归公平的基础上,实施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提高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改善西部地区自然环境的政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