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低工资陷阱”与中国经济发展

论文摘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按2005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修订后的数据计算,1979-2004年中国GDP年均增长9.6%,2005年,中国人均GDP达到了1700美元。中国27年来的经济高速增长,一定程度上是以中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为支撑的。但在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的水平以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何?能否继续发挥中国经济起飞助跑器的作用?中国是要继续维持很低的工资水平,还是逐步提高工资?已经成为专家学者或政府官员开始关注的话题,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做出的抉择。本文主要研究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低劳动力成本(对厂商表现为低劳动力成本,对劳动者表现为低工资收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尤其是中国工业化发展到较高水平以后,低劳动力成本对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制约作用。本文认为,在中国工业化达到较高程度、社会供给不足已经基本消失的情况下,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低工资)开始对经济发展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并且这些负面影响和低劳动力成本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相互加强的关系,笔者将之概括为“低工资陷阱”。本文运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与其他国家进行横截面比较分析和历史纵向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中国低工资陷阱的形成机制和中国经济因为低工资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适当提高工资的政策建议。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低工资陷阱”概述。主要阐述低工资陷阱的概念、形成机制、形成条件等。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低工资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在经济进入工业化的较高阶段,社会有效需求出现相对不足时,低工资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就开始逐渐显现,出现“低工资陷阱”。“低工资陷阱”是指,在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以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低工资)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以及这些负面影响和低工资之间相互加强的作用和趋势。低工资陷阱的形成机制主要表现为“低工资与有效需求不足陷阱”,“低工资与产业结构低度化陷阱”,“低工资与区域经济不均衡陷阱”,“低工资与贫富差距加大陷阱”等四个方面。第二章中国的工资分配现状及国际比较。主要从不同的角度估算了中国的工资水平并进行了国际比较。据国外专家测算,2002年中国城镇制造业的小时雇员报酬为1.06美元,乡镇企业制造业的小时雇员报酬为0.45美元,中国所有制造业的小时雇员报酬只有0.63美元,年均报酬为10363元,折合1252美元。中国制造业的小时雇员报酬仅仅相当于美国的2.98%,英国的3.52%,日本的3.41%,韩国的7%,巴西的24.9%,墨西哥的24.23%,亚洲四小龙的9%,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4.11%,原欧盟十五国的3.18%。中国的工资分配率(劳动报酬占以要素成本计算的国民收入的比例)相当低,根据本文的测算,2003年中国工资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