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信任及中国信任危机的制度分析

论文摘要

信任就像空气一样对人类的社会、经济、政治具有不可或缺性,但却长期被学术界所忽略。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发达,人与人之间的依赖性也更加强化,彼此之间需要更多的信任才能更好的生活下去;但同时社会的流动性又增强,使得个人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受他人伤害的可能性增大,个人在付出信任的时候不得不更加小心翼翼。现代社会的特点使得其更需要信任,但同时又更难获得或更易失去信任。而实际情况也表明当今全球正经历着普遍的信任危机,其中处于制度变迁的中国,信任危机尤为严重。这场涉及范围广泛的信任危机给中国社会、经济各方面都带了巨大的损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信任问题”成为各学科所共同关注的焦点。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信任划分为微观水平信任和宏观水平信任两种类型,重点对发生于陌生人之间的宏观水平信任的产生基础作了研究,认为由各种正式约束、非正式约束以及有效实施机制构成的制度,是宏观水平信任产生的基础,而制度又是通过两种途径来促进宏观水平信任产生的:一是改变行为主体的预期;二是降低行为主体的风险。我国的传统社会的文化中很重视诚实守信,但这一文化并没有发展出如西方社会那样的宏观水平信任,而是一种基于特殊主义的微观水平信任,这一“信任悖论”与美国学者格雷夫的研究结果相符合;当前中国社会正经历着一场严重的“信任危机”,这场危机是我国当前制度变迁的一个不可避免的副产品,而政府行为的不确定以及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又加重了这一危机的严重性。文中选取了温州作为具体案例,来分析社会信任的重建过程。温州由过去“假冒伪劣的代名词”到今天的“信用典范”,主要是各种正式、非正式制度有效安排的结果。温州经验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在构建我国社会信任时,要注重对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的合理有效安排。具体而言,应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四个方面同时着手来重建社会信任。信任的重建是一个长期、系统、复杂的工程,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