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理论思考与对策研究

论文摘要

近50年来金融理论与金融实践蓬勃发展,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日新月异。与此同时,全球各类型金融机构也面临着日益多样、复杂的金融风险。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时刻与风险相伴,主要面临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等风险。其中,信用风险无疑是基本、最重要的风险。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资本市场欠发达,资金的融通和调配主要依靠间接融资,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的作用更为显著,为此,信用风险对我国商业银行更具有重要意义,若出现信用危机,不仅危及到商业银行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甚至可能危及到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管理、控制信用风险不只是商业银行自身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还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要求。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较低,抵御风险能力差,面对金融市场全面放开的竞争形势,提高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能力尤为紧迫。文章力图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措施,希望对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作出自己的贡献。文章分四章进行论述。首先是引言部分,主要介绍文章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全面总结论述银行信用风险方面的研究状况,并指出文章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从第一章开始为本文的主要内容。第一章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概述,主要明确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定义,总结了信用风险的特性:具有客观性、内生性、相关性、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历史数据难获得、缺乏量化的数据基础、存在不可消除的非系统性风险等特点。进而对信用风险管理的理论进行了概述,信用风险的理论较为丰富,按银行经营理论的发展脉络,可大致分为资产风险管理理论、负债风险管理理论、资产负债风险管理理论、资产负债表内表外统一管理理论以及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几个阶段。本章还从传统和现代两个角度对银行信用风险的度量方法进行了归纳。传统的方法包括:专家法、CART风险分类法、信用评分模型;现代的方法主要包括:CreditMetrics模型、KMV模型、CreditRisk+模型以及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第二章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主要表现在不良贷款率高、资本充足率低和信贷结构单一等几个方面。加入WTO,逐渐实施新巴赛尔协议,我国商业银行不可避免地要暴露出一些问题。首先是信用制度不够发达,落后于西方先进的信用制度;其次,我国的商业银行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评级体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信用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再次,我国商业银行建立内部评级体系的动因较少,尤其对于那些风险管理水平差、刚刚开始进行内部信用风险模型研究的银行而言,可能会使它们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减弱,在竞争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第三章则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存在的问题试图找出内部的原因。这部分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进行了阐述。宏观方面,第一,我国金融法规和金融市场不够完善,致使少数人、少数企业及少数地方政府不讲信用、不守诚信的现象屡屡发生。第二,政府方面对银行的存贷业务会造成一定的压力,银行在政府行政干预下资金错误投向而导致的资源错误配置,从而形成银行大量不良资产的产生。第三,企业的逃债、拖债现象严重,这一过程给我国的商业银行造成相当大比例的不良资产。第四,社会整体的信用环境较差。微观方面,主要体现在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理念淡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不够健全,缺乏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和技术等几个方面。延续第三章的分析,第四章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宏观方面,第一,要完善银行业的监管体系,规范银行业监管制度;第二,逐步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深化银行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商业银行;第三,要加强政府在信用环境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第四,要加强银行业相关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微观方面,第一,要塑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文化;第二,要建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级和预警体系;第三,完善商业银行的内控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