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中国农户信用行为研究

论文摘要

农户信用一直是农村金融的核心和难点问题,论文试图通过对中国农户借贷行为的研究,发现农户借贷行为演化的规律,以及当代农户信用行为特征和信贷供求影响因素,为提出符合中国实际的农村金融政策提供依据。研究对于农村金融机构乃至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促进农村社会的分化和转型均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对于深化农户行为、农户金融需求的研究,完善对中国农户经济社会行为的认识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论文以介绍农户信用行为的概念和农户信用的三种相关理论为起点,历史地归纳总结了中国农户的信用行为特征,进而从供求两方面分析农户信贷的影响因素,最后得出农户信用行为特征的一般性结论,并给出农户信用行为调整和优化的政策建议。导论阐明了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评述了国内外研究动态以及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第一章农户信用行为的基本理论介绍了农户的概念、基本特征和农户类型的划分,信用的概念和基本分类,在综合农户和信用两个概念的基础上介绍了农户信用的内涵和发生基础。阐述了与农户信用相关的农业信贷补贴论、农村金融市场论和不完全竞争农村金融市场论。第二章中国农户行为特征的演变区分了传统自给自足社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两个历史阶段。民国之前的农户信用表现为从无息向有息、从实物向货币的转变,在用途上以生活性借贷为主,在期限和规模上以短期小额借贷为主。民国时期的农户信用进一步表现出借贷依赖性强、利率企高、资金来源以私人借贷为主的特征。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户信用表现出借贷水平整体快速增长、发生率较高、生产和生活借贷齐头并进、非正规借贷占据比重较大、期限不固定、不规范的特征。第三章中国农户信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从农户信贷需求来看,农户的经济类型、信贷利率、经营规模和生产投资规模、财产收入和自有资金状况、生活现金支出以及区域类型是较为显著的影响因素。从农户信贷供给来看,农村金融市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缺乏可抵押物、特质性成本和风险以及非生产性借贷为主等四个方面的基本特质导致正规金融安排的不足和非正规金融产生的必然性,两者影响因素不同。第四章中国农户信用行为调整和优化的政策建议通过农户信用行为的历史分析,我们发现农户信用行为未发生质的变化,农户信用发展不平衡且出现明显的分层化特征,地域差异明显,针对这一结论本文认为应采取分类型、分地区的差异化农村金融政策;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安排各有所长,两者应实现信贷分层、垂直合作,构建一个有效的农村金融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