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中国城镇居民收入结构、不稳定性与消费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国民的总体人均收入水平得到了大幅度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由尚不能温饱提高到小康水平。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居民消费支出增长幅度明显下降,我国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即总居民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在减少,导致了我国居民消费率长期偏低。政府为了刺激消费,实施多种扩大内需的政策,但是国民消费仍然迟迟难以旺盛起来。城镇居民作为消费的主力军,研究中国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的问题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从研究城镇居民收入结构变动的趋势入手,将城镇居民的收入分为稳定性收入与非稳定性收入,结合中国城镇居民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制度与市场环境,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探讨收入结构、不确定性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提出了改进收入结构,促进消费增长的路径与政策选择。本文借鉴弗里德曼将收入分类的方法,根据中国城镇居民收入来源与性质的不同将其分为稳定性收入与非稳定性收入,系统地分析了城镇居民不同类型收入在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以及对消费的影响。1.分析指出在1978年以前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分配制度下,城镇居民的分配方式高度集中,收入来源单一且稳定低下,同时消费品的定量配给促使居民把现期收入用于现期消费,消费行为近似于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2.改革开放初期的80年代,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超过了经济的增长速度,城镇居民在长期低工资解冻后突然收入高增长,收入来源也打破了原有单一的状况,但所有收入都被居民视为持久稳定的收入,产生高收入幻觉消费,居民消费的攀比性很突出,对收入的乐观预期使消费倾向居高不下,这一时期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近似于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理论。3.在1992年之后,随着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以及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城镇居民的收入来源逐渐多元化,收入中的不稳定因素也逐渐加大,非稳定性收入所占总收入的比例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对于这一时期的分析是本文重点,利用《中国城镇(市)居民与价格统计年鉴》中1995-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在eviews中回归分析,同时用spss对2009年所做426份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得出相同的结论,即中国城镇稳定性收入与非稳定性收入都会影响其消费支出,稳定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略高于非稳定性收入,但同时都具有较低的边际消费倾向,究其原因在于城镇居民在转型期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受。通过对不同时期收入结构与消费问题的深入研究,找到居民收入结构变动的趋势,从而提出了促进消费增长的路径与政策选择。指出应通过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居民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受,优化居民收入结构的同时,还应通过一系列的分配与消费政策,逐渐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提高整体居民的消费率,促进中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